第96章 小象 “我同意出演。” ……
“我同意出演。”
在沈芝玉落下這句話的開始, 專案就開始光速推進,立項,導演選定, 發布會…投資人,所有的一切都在一路綠燈。
最終敲定的, 是因為執導《蜂鳥》而聞名的金寶拉,她的作品履歷非常出色, 也擁有細膩,沉浸的敘事。
最重要的是, 她本人對劇本非常喜歡。
雖然看起來是全女陣容的主創團隊,可電影本身並沒有太多的女性主義色彩,她們只是平鋪直敘的,完成了一場血色謀殺案件的重現。
金寶拉偏愛的自然光、固定鏡頭和長鏡頭,確實避免了過度剪輯, 讓場景故事變得更加真實,讓觀者沉浸其中,但也證明,沈芝玉沒有太多可以依靠剪輯修飾演技的空間。
她只能一遍遍的消磨著時間, 做好前期準備, 不論是新聞還是李智侑收集的素材,足夠讓她更立體, 更加了解這個人。
越南語是沒學習過,也只能靠語言老師一句句的教著,鸚鵡學舌,不是刻板印象,但那位新娘確實相較而言,膚色更加黑一些, 東南亞天氣使然。
可也不是不美,那種獨特的南洋風,像是盛夏梅子沉入水中翠綠,浮動著帶著鹹濕的風,裸露的大腿肌膚,讓人想到《情人》當中場景。
沈芝玉沒有刻意防曬,也沒再去面板科,讓面板狀態更接近於一位需要操持家務的主婦,連指節都留下料理的痕跡。
金寶拉喜歡環境音,也將環境音用的很妙,放大的婆婆和丈夫嘟囔著的,聽不懂的不滿。
那些韓國語像是這位新娘煮不好,之後也沒有煮好機會的年糕湯一樣,撲騰著冒著熱氣,好似這個國家又將她煮沸,融化在鍋裡。
因為經歷了太多不滿抱怨,所以幹脆沉默,只有沉默和認錯變成最安全的,可她也不是沒有想過逃離。
可她逃離的結果就是死在了自己以為的“美好生活”當中。
當初因為想要逃離貧窮,想要補貼家庭,而來到韓國,卻因為語言、習俗…等問題,頻繁的爭吵,一直到她提出要去別的城市,和親戚共住。
害怕自己賠本,害怕新娘一去不回,感覺自己買到劣質商品一樣,感覺自己無法控制她,幹脆在憤怒之下殺死她。
因為語言壁壘一直存在,大多數時候,沈芝玉和男主角的對白都在雞同鴨講,那些情緒只能依靠眼睛傳達進觀者的眼睛。
而沈芝玉有雙會說話的眼睛,不論是期待、憧憬還是破碎,惶恐不安,都有充足的故事性。
拍攝前已經定下,要按照《熔爐》的標準宣傳,即使是沈芝玉這種,只要對自己有利就會點頭配合宣傳的性格,也覺得好功利,也覺得有吃人血饅頭的嫌疑。
即使票房再高,那位新娘可以得到一韓元嗎?
沈芝玉覺得,她可以做到的明明還有更多。
錢花出去了,事情已經做了,就要有價值,承諾將片酬捐獻給政府相關部門,用來增設休息所。
是的,韓國政府也不是一點事情都不做,他們還是幹了一點活。
不論好壞,他們增設了諮詢電話,也給遭受家暴,或其他原因無處可去的外國新娘開設休息場所。
“比起這些,是因為這些新娘語言不通,又沒有太多工作機會吧?”
沈芝玉在和李智侑、韓瑞尹聊到這個問題的的時候,是這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