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審查。
四十、審查。
成欣然在休學後離開了北京,隻身去了橫店。
她內心已經有了很明確的打算,第一,去找活兒,盡可能多的攢錢。第二,自已多寫多看多學,積累拍攝的經驗。
她很明白自已是沒那個閑錢去報藝考班,混劇組就是最好的學習。
橫店不要未成年人,但橫漂裡多的是像成欣然這樣的小孩。在上盧餛飩店旁邊那幾家註冊公司的代理店鋪,進去找老闆講幾句好話,多交些錢,都能辦妥。
成欣然休學的第一年,她才知道在國內電視劇和電影是兩條不同的路子,一條保障生活,另一條負責夢想。
她連生活都沒法保證,夢想只能暫時擱下。
她從劇組的底層做起,茶水工,生活製片助理,演員導演助理,再到場記,再到b組導演助理。劇組的大哥大姐都很喜歡成欣然,小姑娘不像混這個圈子的,嘴一點不甜。認真到有點死板,就知道悶頭幹事,交代下去的大事小事都能做好。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成欣然在一個拍古裝戲的劇組當製片助理,劇組導演姓林,也是個有很多作品的大導演。
她聽劇組的姐姐們閑聊時說,林導同時是電影學院導演系的老師。這讓成欣然又有了想法,在某天收工後,成欣然大著膽子越級找到林導,鼓起勇氣將自已寫的劇本遞給他看。
林導本來一進組就煩得要命,改劇本更是改得頭昏腦漲。看到成欣然遞過來的劇本,他直接火冒三丈。
“你是哪個部門的?”他問。
“製片組的。”
“從哪兒來回哪兒去!”林導把劇本扔給她。
她知道自已不該找林導,但她不想放棄。
察言觀色應該就是成欣然這時候學會的。她總是在觀察導演的言行舉止,等他心情好的時候她就逮著機會去賺臉熟。
漸漸地,林導知道了有成欣然這樣一個小姑娘的存在,她對工作異常認真,幾乎不出錯,在這個拖延症泛濫的行業裡,她總是習慣將一切事情都想到前面。將繁雜的工作都捋順規劃好,也是導演能力的體現。這些林導都看得見。
於是殺青飯的那天,林導透過製片人轉告她:把劇本遞給他助理。
成欣然誠惶誠恐。
離組前,林導主動找到她,加上她的微信。
“姑娘,你叫什麼?”林導問。
“林老師好,我叫成欣然。”
“為什麼把你的劇本給我看?你想賣本子?”
“不是不是,”她趕快否認,“我聽說您是電影學院的老師。”
成欣然想了想,認真說:“您別誤解,只是想問您一下,以我現在的劇作水平,有沒有上電影學院的機會?”
林導看著成欣然,問她:“家裡是做什麼的?”
成欣然垂下眼眸:“我沒有家。”
這個答案林導有預想過,因為來橫店混的小孩大多數都沒有家。
但這依舊不好辦,他只能說:“你先回去上學,到了高三上學期結束,如果想來考我們學校,再聯系我。”
林導看著成欣然面露雀躍的表情,故意說:“記著,你的劇本發給任何人看之前,必須要去先註冊版權,這是對你自已負責。”
他又說:“本子寫得不錯,我很感動。”
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是有故事的人。
成欣然不善表達,她的表達都濃縮沉澱在自已的劇本中。
成欣然很感激,雖然經歷了家庭的巨變,現在連未來的生活都要靠自已來爭取,但這一路上,她遇到的大多數都是好人。
在學校時,她有跟她志同道合的同學,有對她關懷有加的老師。在生活裡,她有像馮異哥和安妮姐這樣時時刻刻鼓勵她的好朋友。在組裡的時候,雖然有的老師經常罵她,但她從來沒有遇到過所謂的真正的壞人。
成欣然很善於安慰自已,她想,這也是媽媽冥冥中在保佑她。得失都是守恆的,失去了一些,總會以其他的方式代償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