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白色的幕布亮起,幾位皮影藝人操縱著精美的皮影人偶,演繹著《精忠報國》的故事。
皮影人偶在藝人的手中栩栩如生,動作流暢自然,配合著傳統的戲曲唱腔,將岳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壯志豪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臺下的觀眾們也是新兵的家屬不由得被深深吸引,沉浸在皮影戲獨特的藝術魅力之中,不人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精彩的瞬間。
緊接著,是河洛浚縣的大鼓表演。
一位周老先生坐在鼓架前,手持鼓槌,一邊敲打著大鼓,一邊用高亢激昂的嗓音唱起了為新兵們特別創作的鼓書:“河洛兒女志氣高,響應號召把軍報。保家衛國守邊疆,青春熱血鑄輝煌!”
鼓點與唱腔相互配合,時而激昂澎湃,時而婉轉悠揚,訴說著河洛人民對新兵們的不捨與牽掛,也表達著對他們保家衛國的期望與祝福。
表演結束,周老先生拿著鼓槌走到舞臺中央謝幕,主持人也拿著話筒走上臺對周老先生道,“周老先生,大家都知道您今天打的得勝鼓又叫威風鼓、仗鼓,在2006年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和大家說說這得勝鼓的歷史嗎?”
周老先生接過話筒,便主持人點點頭,“咱們河洛的得勝鼓最初叫仗鼓,起源於隋末,保境安民的英雄汪華血戰沙場時,用‘仗鼓’以壯軍威,得勝之日也用‘仗鼓’歡慶勝利。”
周老先生撫過鼓面凸起的鎏金紋路,目光穿過聚光燈投向臺下新兵:“後來這仗鼓也成了咱們河洛人刻在骨子裡的記憶。抗戰時,鼓點聲就是集結號;解放後,豐收年也要擂上三天三夜。”
主持人笑了笑,又問,“聽說這次非遺送新兵的策劃,背後還有個動人故事?”
主持人話音剛落,全場突然響起熟悉的鼓點前奏——正是今早巡遊時震撼全網的得勝鼓旋律。
周老先生笑著指向後臺:“要說故事,那得請咱們今天這場儀式的策劃人。”
主持人笑,“接下來讓我們掌聲歡迎這位神秘的策劃人上臺。”
隨著鼓點節奏加快,溫婉身著藏青色正裝款步登臺,聚光燈下她的身影與螢幕上迴圈播放的巡遊畫面重疊。
觀眾席傳來零星的驚歎,有人認出了上臺的人竟然是溫婉,掌聲立刻如潮水般漫過場館。
溫婉接過話筒,主持人和周老先生也走下舞臺。
“各位領導、來賓,親愛的新兵戰士們、家屬朋友們,大家晚上好,我是溫婉。”臺下掌聲不斷,溫婉的粉絲群體極廣,臺下的觀眾不少是她的粉絲,他們也沒想到溫婉會出現在新兵歡送晚會上,這讓他們又驚又喜。
“今天能在這個場合站在這裡講話,我深感榮幸!”
“講話前,我想問大家,今天的熱搜看到了嗎?”
臺下的觀眾齊聲喊道,“看到了!”
“今天我們的儀式感夠不夠?”
“夠——”臺下回應溫婉的聲音震動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