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影片下方,跟著數十條家長留言:“孩子現在會教我看QS標誌了”
“我們全家的食品安全意識都被娃提升了”。
而在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的留言本上,聾啞學生明明的媽媽用手語文字寫道:“孩子第一次把過期麵包放進‘問題食品籃’,用手語告訴我‘要保護小肚皮’。”
周延看到後,親自批示將這段故事印成宣傳畫,張貼在全河洛各學校的公示欄上:“品質教育的溫度,要傳遞到每個孩子的指尖。”
市質檢中心的實驗室裡,30名“小小質檢員”正在體驗神奇的檢測之旅。
秦家灣小學的秦明浩戴著縮小版白大褂,盯著氣相色譜儀的螢幕問:“叔叔,這個曲線是不是就是農殘資料?和我們學校公示欄的一樣嗎?”
講解員點點頭,遞過檢測報告:“你看,這上面的檢測員簽名,就是在為你們的午餐蓋章負責。”
當王雨桐在顯微鏡下看到辣條上的雜菌時,她嚴肅地把自己帶的辣條扔進了“不合格食品箱”,以後她再也不吃辣條了。
河洛各中小學的品質教育如火如荼地進行,而社群的“品質課堂”也成為了中老年人的新陣地。
在向陽社群,周延親自擔任講師,用投影儀拆解食品包裝的“密碼”:“‘植脂末’就是反式脂肪酸的偽裝,大家給孩子買零食要認準‘無反式脂肪’標識。”
張奶奶舉著孫子的餅乾袋擠到前排:“周廳長,你幫我看看這個能吃嗎?”
周延接過袋子仔細檢視:“配料表很乾淨,但每天不能超過兩塊,不然孩子小牙齒會受不了。”
……
河洛職業中專的電商培訓班裡,農民學員們圍著DV攝像機熱烈討論。
王大姐舉著剛拍的蘋果影片:“我把農業局來地裡檢測的過程拍下來了,買家看到質檢報告和我們的笑臉,肯定更放心!”
她的筆記本上,記著周延廳長在開班式上的話:“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的質檢知識,就是咱們農產品最好的說明書。”
課間休息時,大叔們湊在一起研究如何把“小小質檢員”的手繪圖印在包裝上:“讓城裡的孩子知道,我們的蘋果和他們學校的午餐一樣安全。”
……
食品驗收日這天,家長們看著操作間裡離地10厘米存放的食材、實時更新的檢測資料屏、穿戴著無菌手套的炊事員,掌聲經久不息。
一位家長代表念出感謝信:“曾經我們擔心‘校園後廚’是監管盲區,現在我們知道,每棵蔬菜的農殘資料、每塊鮮肉的檢疫證明、每盒牛奶的質檢報告,都在為孩子的健康站崗。”
在教育廳的總結會上,周延廳長展示了一組帶著體溫的資料:全洛市126所學校食堂完成整改,發放紙質質檢報告23萬份,開展食品安全課1500餘節,培訓家長12萬人次。
“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孩子們在超市主動檢視保質期的小手,是家長們在微信群分享質檢知識的熱情,是整個城市對‘河洛品質’的信任重建。”
“當品質意識從課堂走向生活,從孩子影響家庭,我們就真正築牢了品質戰的教育防線。”
周延的目光透過明亮的玻璃窗,彷彿看到新星小學的黑板報上——孩子們用彩筆繪製的“質檢小衛士”舉著放大鏡,旁邊寫著:“我們守護餐桌,餐桌守護未來。”
彷彿看到放學鈴聲響起,戴著紅領巾的孩子們排著隊經過食堂,玻璃窗上“質檢合格”的綠色標識與他們胸前的紅領巾交相輝映。
他接著道,“各位同志,我們這場始於校園的品質革命,早已超越了後廚整改與課堂教育的範疇。它是一次關於信任的重建工程,讓每個孩子成為品質意識的傳播者;是一場關於責任的全民動員,讓每個家庭成為品質生活的踐行者。
當我們的教育能真正觸達生活的肌理,當品質意識融入日常的選擇,我們河洛教育給大地書寫的,不僅是一份校園食品安全的答卷,更是一曲關於河洛未來的品質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