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婉笑了笑,沒有直接說出挑這個日子的原因,而是反問他們,“明天是西方的聖誕節了,臺下的同學們有多少準備今晚一起過平安夜?家人?好友?愛人?”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再問問大家,知道聖誕節的由來嗎?”
這時,臺下的學生再一次搖頭。
他們過聖誕節,不過是圖熱鬧,不過是找個可以和朋友心上人一起聚會玩樂的理由。
溫婉看著臺下有些不明所以的學生,她笑得更燦爛了,“看到你們搖頭,我突然很高興!”
這話出來,包括領導在內,都笑了。
溫婉臉上依舊掛著笑容,繼續說道:“聖誕節,本是西方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重要節日,西方人重視過聖誕節,猶如我們華國人重視過春節。”
“西方人會紀念耶穌,是因為他們認為耶穌是他們的救世主,聖誕節於他們而言,是信仰的寄託與傳承。”
“而聖誕前的平安夜會降臨到各家各戶的聖誕老人,給他們送去平安、祝福、禮物,守護他們平安健康,快樂幸福。”
“可無論是耶穌還是聖誕老人,他們都是西方文化語境下的產物,與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傳承並無關聯。
我們生長在華夏大地,這片土地孕育出了無數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神話傳說、英雄人物與文化典故,他們才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是我們應當銘記和傳承的文化脈絡。”
溫婉微微仰頭,眼裡滿是對華夏文化的深情,“就像我們有開天闢地的盤古,他以一己之力,將混沌世界分為天地,這種創造世界的偉大氣魄,激勵著我們在面對未知時,要有勇於開拓的精神;
還有煉石補天的女媧,她心懷蒼生,拯救萬民於水火,這彰顯的是我們民族擔當大義、捨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這些傳說故事,不僅是先輩們口口相傳的奇幻篇章,更是我們民族價值觀的生動體現。”
“在我們的傳統節日裡,同樣處處彰顯著這些寶貴的精神。
春節期間,闔家團圓,拜年賀歲,傳遞的是親情的溫暖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清明節,我們掃墓祭祖,緬懷先烈,領悟的是對先人的敬重與對歷史的銘記;
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矢志不渝的浪漫深情,也讓這個節日充滿了詩意與溫情。
這些節日,伴隨著我們成長,融入我們的生活,是我們民族身份的獨特標識。”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洋人的節日在我們心中漸漸成為情感輸出的視窗,成為了有儀式感的浪漫代表,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可你們知道嗎?咱們老祖宗給我們傳承下來的熱情、浪漫,包括儀式感從未缺失。”
“然而因為時代變遷,很多富有美好蘊意與意義的儀式在傳承過程中漸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