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
這下辦公室裡的幾個領導都震驚了。
溫婉這是什麼操作?
這不是隻給教育的改革策劃嗎?怎麼其他部門也有?
張美雅也想不明白,畢竟那策劃書是針對寧縣教育系統而做的改革,很貼切,也很實用。
溫婉看他們都看著她,淡定地笑了笑。
她最開始的想法是讓教育系統裡那些默默奉獻的老師被看見。
當策劃案做出來給程瑾瑜看,程瑾瑜對她的策劃表示讚許的同時也用一句話點醒了她。
“溫婉,你所在的位置,應該從高處看,寧縣不僅僅只是教師值得被看見。”
那一瞬,溫婉便知道是她一葉障目了。
她感恩於老師,也才看見了老師們的辛苦,所以也有了希望教育系統越來越好的念頭。
可她重來一世,重進仕途,她的目標是發展寧縣,讓寧縣早日摘掉貧困帽子,那麼她就不應該侷限於只看見教師隊伍的辛苦,還要看見各行各業的不容易。
於是她把策劃書,針對不同行業進行修改,然後送到各部門去,讓他們給自己提供修改意見。
畢竟她也怕自己考慮的不夠全面。
只是她沒想到早上才把策劃書交給戴玉強,下午牛長德和戴玉強就來組織部找張美雅要人了。
溫婉把手上歸整好的資料放到張美雅的辦公桌上,“牛縣長,寧縣要發展,不是一人之力,而是合眾之力。
我在給戴局長的建議策劃書裡也有說明,教師隊伍的新風建設,需要教師對職業有認同感與歸屬感,師風師德的傳頌不能是虛空的。
所以我建議籌劃一個電視綜藝節目《看見》,讓廣大群眾看見默默付出的教師隊伍的不容易,在肯定教師付出的同時,也讓大家理解,減少不必要的誤會與衝突。
這對教師而言是一種鼓勵,可我們寧縣,也不僅僅只有教師這一職業啊!
寧縣要發展,必須先樹新風!就好像前陣子雪災的時候,沿高速附近的村民齊心協力援助滯留在高速上的旅客一樣,他們都說自己村是雷鋒村。
雷鋒是什麼?是善良,是大愛,是一種集體的精神。我們的村民用他們的行動給我們寧縣打造了第一塊名片。
這名片是正能量的,也是激勵人心的。所以針對不同行業,我們的名片也要繼續打造出來。衛生部門的醫護人員辛苦吧?一直在逆行的消防人員勇敢吧?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產生矛盾,更多的是因為缺乏了同理心,缺乏了理解,若能讓人們看見不同行業不一樣的人都在堅持在自己崗位上默默付出時,也能減少很多社會矛盾,樹立起更好的民風,建設更好的社會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