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裡紅妝心上人
成華二十四年六月初六,時值荷月季夏,宜嫁娶。
英國公府內處處喜慶洋洋,大喜燈籠高高掛起,門庭屋簷處披掛著紅綢,庭院中鋪就的蜀錦紅地衣。
在東正院內,早在兩天前,便由林家的大太太卞氏和吳錦嫿的繼母劉燕娘帶領著鋪房人,將黃花梨拔步床、蘇繡屏風等大件傢俬,以及織錦子孫百千帳、繡著鴛鴦並蒂蓮的被褥等等房奩器皿都預先送了過來。
從床桌器具箱籠被褥一應俱全,小到妝盒提匣,大到衣櫃床鋪,日常起居的一切所需,都會準備妥當,佈置好了新房。
國公府內的銅壺滴漏指向寅時三刻,英國公府朱門洞開,正廳內禮部尚書親捧聖旨而立。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英國公陸懋功在社稷,今聘吳氏錦嫿為嫡妻,賀禮加賜南海明珠十斛、織金雲錦百子千孫帳——”
喜色滿堂的國公府正廳內,陸懋恭敬叩首謝恩後,而後起身,
“吉時已至——”禮官悠長的唱喏驚破晨霧。
而此時此刻,即便是寵辱不驚,冷靜持重的英國公陸懋,如今亦壓制不住他那翻湧的心緒,他的指尖在玉帶銙上輕輕摩挲,彷彿這樣才能稍稍緩解著那迫不及待的緊張感。
他身穿著那一襲織金蟒紋的喜服,翻身上馬,黑色駿馬脖子上繫著的紅綢掠過八抬的朱漆鎏金喜轎,轎頂各角是九曲鎏金鴟吻昂首向天,分別銜著纏枝蓮紋金薰香囊球。
五城兵馬司早已淨街開道,七十二名錦衣衛舉著描金虎頭牌,上書”肅靜””迴避”的字樣在朝陽中流轉金光,一行人彈唱吹奏著喜樂,往林家迎親而去。
林府門前也是一片喜慶,這整一條胡二同街道兩旁,以及茶館之內皆擠滿了早早便趕來湊熱鬧接喜錢的百姓們。
林府內垂花門裡裡外外的婆子丫鬟們皆穿著一身喜色衣裳,來來往往地忙碌著。
吳錦嫿坐在妝花鏡前,由著喜娘們為自己梳頭上妝,翟冠七翟銜珠輕顫,霞帔上的蹙金繡雲霞練鵲振翅欲飛,她聽著街巷外漸近的喧天鼓樂,掌心沁出薄汗,即便冷靜如她,在此時還是不免緊張和期待。
月瀧等丫鬟婆子們、林家的大姑娘林見希以及去年新婚嫁進來的卞如月皆喜氣洋洋地擁在吳錦嫿的閨房內,正陪著她說著話。
門簾外丫頭興奮不已的聲音如炮仗一樣炸了起來,“姑娘,國公府的迎親隊伍已至胡二同街大門外!”
眾人也炸了雷一般慌慌張張地行動了起來,喜娘為吳錦嫿蓋上了銷金繡並蒂蓮羅紗紅蓋頭,唱唸著喜話:“一撒金,二撒銀,三撒新人出閣房——”喜娘邊唱著,邊將棗子、花生等喜果輕輕地撒在蓋頭邊緣,“金繡鴛鴦並蒂蓮,紅蓋頭下遇檀郎,玉燕投懷賜麟兒,金雀銜珠福滿天!”
迎親鼓樂至林府的大門外,林家的管事小廝們即刻便抬起極為沉甸甸的兩大籮筐喜錢,開始在門前大街上來回奔走拋灑,街道兩旁的看客們皆興奮地張著寬袖歡喜地接著喜錢。
吳錦嫿出了房門,來到正房正廳拜別了外祖母、舅父舅母以及繼母劉燕娘,晃眼間,林老太太看著眼前穿著嫁衣的吳錦嫿,面容卻漸漸與當年出閣的女兒重疊一致,她的眼淚奪眶而出。
她緊緊地抓住吳錦嫿,就像當年對著女兒一般,對著吳錦嫿不捨地諄諄囑咐著,“兒啊,出了閣就不比在家中,萬望我兒要勤謹侍奉舅姑如父母,敬順丈夫,勿違夫命,主中饋要懂得勤儉持家,和睦妯娌,善待僕婢,若是受了委屈,萬萬要隱……隱忍為上!”
卞氏等眾媳婦扶住了她,勸慰道:“母親莫要傷心,姑娘是去享福呢!”
禮官一聲:“新婦出閣——”
無論往日如何,如今此時此景,眾人皆眼眶含著淚,送新娘出了門去,自此以後,姑娘便成了別人家的新婦。
她掙開了手,追了出去,顫抖著手,輕輕撫著吳錦嫿的嫁衣,“兒啊,若是夫家不如意,咱就回孃家,母親為你做主,某要……某要再早早就把為孃的丟下!”
紅蓋頭下的吳錦嫿咬著下唇,兩行清淚落下,輕輕喚了一句,“外祖母,保重身子,妙妙會過得很好的。”
新娘由喜娘擁著出了門,林家大少爺林見源早已等候在門外,他今日是作為她的兄長,是作為她的孃家,是要成為她的後盾,要在往後為她撐腰的人,他想,這樣也很好!
他背起成為了新娘的她,這也許是他這一生中,唯一一次能如此親近地靠近她的一刻,他輕輕道了句:“妹妹,兄長送你出嫁。”
“謝謝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