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灑下暖紗帳
成華二十三年冬,由英國公府上稟天聽,皇帝欽令,經由欽天監選定黃道吉日,乃於十二月初九,乙亥日,為天合德吉神當值之日,生肖相合,天喜星臨,玉堂黃道,利文書、宜納彩,主婚聘喜慶。
當日卯時初,英國公府開祠堂祭族,告於國公娶新婦下聘禮之事,用泥金紅紙書寫聘單禮書,蓋國公印信,
經皇上恩許,由禮部侍郎任納徵主使,陸懋特請了皇上的姑姑保慶長公主的長兒媳張氏任副使,二人各乘一頂朱紅銷金暖轎,率依仗、樂工、抬聘禮的力士浩浩蕩蕩地往林家府第而去。
待到納徵主使禮部侍郎,也就是林楚瑞之前的上峰,待到他們一隊人等,於巳時一刻,皆行至林府大門前。
林家中門大開,林家的新任家主,林家大爺林楚瑞身著正五品朝服迎於中門堂前,他原本任著正六品翰林院侍講,因其父林學道之功績,及月前參與謀反之官員眾多,涉及到內閣、六部、詹事府以及五城兵馬司等。
朝中官職便也多有變動,原翰林院學士補升為禮部侍郎一職,而空缺出來的翰林院學士職位,便由皇帝特破格擢升了林楚瑞任其職。
本來吳錦嫿該在本家,即是暫住在國公府後街隔壁的老宅中接聘禮簽婚書和設納徵宴,然,一則是吳錦嫿到父親仍在流放中,二則,吳錦嫿因外祖父林學道的死,便也對林家釋懷了。
外祖母和大舅舅都希望她能在林家待嫁出閣,在林學道的喪禮中向她提了出來,她便也不忍心拒絕,因此,今日的納徵之禮便也就理所當然的在林家。
吳錦嫿明白的,外祖母或許並沒有什麼改變,但她如今並不在乎外祖母是出於什麼私心和目的,既然她承了外祖父的庇佑和恩情,便願意把林家當作外家看待,多多照拂外祖母。
而陸懋自來是尊重她的任何決定的,他想娶的只是她,至於她的孃家是吳家還是林家,他都無可無不可,無論如何有他在,便就是她的底氣。
此時,聘禮抬入林家中堂正廳,按序陳列於正廳院前,國公府的聘禮禮單由副使保慶長公主的兒媳張氏宣讀,並交予吳錦嫿的大舅母卞氏,由卞氏一一驗檢,逐件核對,由雙方管事做好記錄登記,待將來把這些聘禮皆納入吳錦嫿的嫁妝中,算作她自己的嫁妝私産。
聘禮諸多,鋪滿了整個中堂前廳的院子裡,金百兩、銀千兩、綾羅綢緞中包括江南織造的雲錦、四季花紋的寓意著”富貴長春“的蜀錦,以及潞稠、杭緞等各五十匹,以及嵌東珠的金風冠和各式頭面金釵、步瑤等等金銀首飾,成雙的活雁、鞍轡白馬,茶餅、喜餅和各式海味各數十匣。
當然不僅僅是如此,如今英國公府備受皇帝器重,聘禮中不止加賜了禦前紅珊瑚樹一株、禦酒長春露二十壇和象牙雕屏風一座,還有莊田地契一百畝等等,皆以彰顯了英國公府的門第和受皇帝的器重。
卞氏奉上吳錦嫿親手繡制的蟒袍、玉革帶,回贈象徵著翰林清貴的文房四寶、加官晉爵的靴帽等等。
林楚瑞作為吳錦嫿的嫡親舅舅,在此泥金婚書上簽字,在主使禮部侍郎的見證之下,用府印蓋章定下鴛盟鸞書,並由林家家主林楚瑞與副使張氏交換婚書。
主使禮部侍郎、副使張氏等人隨林楚瑞進林家祠堂,向林家祖先牌位行兩拜禮。
而香火飄渺中有一方全新的牌位,上朱墨書寫著“皇明特賜諭祭顯考賜進士及第通議大夫國子監祭酒林公諱學道之神主”。
旁邊是其嫡長女林晚意的牌位“奉旨入祠皇明顯妣誥封貞惠夫人歸宗吳門林氏閨諱晚意之神主”,他們似乎在燈芯燭火搖曳之下,微笑著見證了女兒的終身幸福。
至此禮成,林家請禮部侍郎入席宴賓客,末時宴畢,主副使領眾人歸返,下聘,交換婚書,接下來便就是定婚期,英國公府擇日具書告問林家請婚期,定下明年六月六成親的日子,兩家開始準備婚事。
林、吳兩家為吳錦嫿準備奩産嫁妝,距離婚期還剩下不到半年的時間,即日起便要起出家中庫房中存放的楠木、黃花梨等各式木料來,聘請工匠為吳錦嫿打造拔步床、頂箱櫃、鏡臺等等嫁妝傢俬。
採購打造嫁妝首飾、綢緞、藥材、文房四寶、書籍等日用器皿,以及陪嫁田莊田契、鋪面房産等等都需要一一官府過戶,此類種種都需得在這半年內準備妥當才行。
而吳錦嫿在此時只需要在家中繡制自己的嫁衣即可,然英國公府諸事繁雜,又因大房皆因陸忠和敬貴妃合謀,只因其明面上並不涉朝廷政務,李自深亦想保住英國公府的清譽。
所以他特令陸懋自行處理國公府大房眾人,陸懋倒是並未取陸忠的性命,只是把陸忠等人圈禁在國公府內後巷的小宅院內。
但也因此,國公府內宅便無人掌饋,當然,倒也並不是實在找不出一位主子來,畢竟府內的三夫人郭氏尚在,只是陸懋私心不想讓吳錦嫿在嫁過來之時再增加事端,有心為她清除幹淨國公府內的障礙,便只讓王媽媽暫且負責管理著內宅事務。
不過內宅之中有些把控不住的事宜,又不能事事稟報陸懋,何況自從陸懋官複原職,朝中公務越發繁重,怎有空閑兼管內宅,王媽媽只好不辭幸苦日日到隔壁吳宅去請教吳錦嫿,陸懋倒是十分欣然同意,有意讓她提前掌管府裡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