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策問這樣難,他倒好,第一個就答完交了,我還當他是寫不出,所以提前放棄了呢。”
課堂裡的人幾乎走光了,只剩下尋真和另外兩個。
袁錦城走過來,道:“甄兄竟真得了頭名,恭喜,恭喜。我也有些好奇了,這會便去瞧瞧甄兄的卷子。”
尋真不失禮貌地笑笑。
袁錦城經過紀慎時,問道:“紀兄可要一同?”
紀慎放下手中的卷子,起身,跟袁錦城一同出去了。
書院門口。
公示欄前,裡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洩不通,時不時傳出陣陣驚嘆。
袁錦城越發好奇,甄善美究竟寫出了怎樣的答卷,能讓大家如此驚嘆。
袁錦城擠進人群,惹得周圍人一陣埋怨,一個正拿著小本子記錄的學子被擠到一邊,嘟囔著:“別擠呀!我還沒記好呢!”
尋真的經義、詩賦、策文答卷,從左至右,依次張貼在公示欄上。
袁錦城先看到經義一卷,評為甲等上,如先生所說,無一錯。再看詩賦,為乙等中。
看來,定是她的策問答得極其精妙,才讓夫子們一致認可,將她評為頭名。
策文答卷上,朱筆醒目地圈出了甄善美的名字,旁邊批著“甲等”、“上佳”。
袁錦城逐字逐句看下去,直到最後,心服口服。
甄善美顛覆所有學子認知的地方在於,大家或多或少都會以科舉應試的思路來答題,或辭藻華麗,或引經據典。總之,無不是懷著高中的想法去行文作答。
待看過甄善美的卷子便會明白,二者的差距。
比如最後一道策問,題目問的是鳳陽府洪災治理,如何在荒政三策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這道題說難不難,但要答出新穎卻極為不易。
袁錦城答題時結合歷史上的治水案例,以及儒家典籍中的理念來闡述觀點,提出興修水利、開倉放糧、加強預防等措施,逐一細化,他這一卷得了甲等中。
而甄善美的答案,文字質樸平實,毫無修飾,全文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
同樣是開倉放糧,她詳細規劃了放糧方案:依據當地受災人數、受災程度劃分不同區域,設立固定放糧點,再按照每人每次三日口糧的標準發放。
多少災民,需要多少糧食,以及分發完這些糧食需要的天數。
她都精確計算出,並計劃好了。
在安置流民方面,也細致入微。
從如何安全轉移流民,到及時提供醫療救助,再到著重強調尋找幹淨水源,預防時疫發生……每一處細節都考慮到了。
還有,對於“減糶出貸”這一策,她也進行了全面擴充。
比如,為防止有人囤積居奇,規定每人每次購糧限額,根據受災程度和還款能力確定個人的貸款額度,確保資源合理分配。
這一篇,他實在答得太全面、太完善了,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每一條措施都具體可行。
簡直就像是一份可以直接頒佈施行的政令。
袁錦城反複讀了好幾遍,由衷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