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 21 章 “饒她一命吧,爺”……
尋真定了定神,腦海中有一點殘餘的記憶,念出一段:“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謝漼隨即丟擲一個問題:“此句中,君子於食、居、事、言諸般方面的要求,如何能做到平衡?且這般要求,對君子成德有何助益?”
尋真冥思苦想中。
“爺。”承安在書房外喚了一聲。
謝漼一頓,若無要緊事,承安是不會來的。
“何事?”他走了出去。
“二爺找您。”
“你先回去吧。”謝漼回首說了一句。
尋真說了聲“是”,心底一陣激動,提早下課!
謝漼跨入謝二爺書房。
“二伯。”他行禮問候。
“坐。”
謝二爺也不與他兜圈子,徑直切入正題,問道:“繕之,我聽聞,你將那柳氏接到你院子裡去了?”
謝二爺代為教養謝漼,是在謝漼七歲顯露神童之姿後才開始的。
在那之前,謝漼可以說是野蠻生長。
有道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侄兒年幼時,在那般妻妾紛爭、秩序全無的環境中生活,如今會有此般行事風格,似乎也有因可循,怪不得他。
只嘆若能早知曉繕之的資質,實應從他尚在襁褓之時便悉心教養。
現今的侄兒,從表象觀之,行事作為宛如君子,舉止有度,可實際上,謝漼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法,連謝二爺也看不透。
“是。”謝漼道,“二伯如何得知?”
謝二爺:“你那媳婦兒來找過你伯孃,道是那柳氏與你同住十日有餘了,繕之,我想你亦明白,於仕途之上,寵妾滅妻,終究難聽。”
謝漼:“二伯,我知。”
謝二爺:“我也不多說了,繕之你心裡自有分寸,只莫將此間事傳揚出去,私底下……也無妨。”
謝漼點頭。
謝二爺話鋒一轉,面色凝重起來:“西北幾地已兩月未降滴雨,似有大旱之兆,於此事,繕之有何看法?”
謝漼:“前些日子,我與明翰曾探討一番,亦讓學生們整理了歷代有關抗旱救災的良策,其間不乏現今仍可採用之法。尚需結合當下西北之地的實際情形加以推敲,目下還未整理完備,仍需斟酌幾日。”
謝二爺:“你且細細講來。”
……
謝漼與謝二爺討論完朝政。
踏入惠寧院。
謝漼身影剛現,院子裡的下人瞧見,又驚又喜,忙不疊奔入內室通傳。
謝漼腳下步履未停,神色淡淡,跨入內室。
呂令萱正坐於鏡前,丫鬟為她卸去釵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