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百分之二十的可能不確定,因為就演算法院立案了,當事人也可以撤。,萬一現在勝春依然是在嚇唬馮黛月呢?
馮黛月也抱著那百分之二十的僥幸心理,覺得對方是在嚇唬自己。
她堅信夏時跟趙起不可能是清白的,她才不信公司會平白無故地把資源給到一個純新人。
下午的時候,這樁事情迎來了另一個發展。
有一個蹭熱度的媒體記者給馮黛月做了個影視作品盤點,發現她事業上的轉機是網劇《破繭》,也就是讓她出圈的那部大女主劇。
這個本子的質量是肉眼可見的、誰演誰火的程度,非常明顯的劇抬人,但是以馮黛月當時的名氣是夠不上這樣的本子的。
記者找到《破繭》的導演,問他當初為什麼會選馮黛月當女主。
導演在電話裡的語氣很不悅:“我也不懂為什麼找她。”
找到他的時候,劇本、女主已經全都定好了。馮黛月的演技很差,拖累了整部劇,如果不是她,這個劇的成績還能再上幾個檔次,他的導演履歷也會漂亮許多。
導演沒有明說,但都聽得出來,馮黛月不是他找來的,大機率是資方的人,沒有辦法開掉,至於這個資方是誰,他沒有透露。
這個媒體記者感覺自己就快要挖到一個大瓜了,他繼續從劇組的其他人下手。除了導演,還有一個關鍵的人物,這個人物甚至比這部劇的導演還重要,就是編劇。
《破繭》的編劇叫王斐,一位被冠以國寶級頭銜的女編劇,二十八歲的時候就寫出了一部萬人空巷、火遍全國的作品,並以此拿下電視劇領域最權威的三個最佳編劇獎,後來創作的多部作品都拿到了非常優異的成績。
四十二歲的時候,她對外宣稱要退休,不想寫了。有人懷疑她是江郎才盡,思想跟不上市場的變化,媒體來採訪,她也只是笑笑,沒有回應。
後來的六年間她就真的沒有創作過劇本了,直到四十八歲這年創作了《破繭》,完全契合市場風向和大眾喜好。事實證明,人家不想寫,就真的只是不想寫了。
媒體記者沒從導演那邊得到關鍵資訊,就找到王斐,問當初是什麼契機讓她重新執筆寫了這本《破繭》。
王斐很幽默,說:“還能是因為什麼,當然是因為那個呀!”
記者沒聽懂:“哪個?”
王斐又說了一遍:“那個~”
語調婉轉,意有所指。
記者想了幾秒,知道了,繼續問:“那是誰給的那個?”
“是《破繭》背後的組局人,姓夏,多的我就不說了。”
記者抓到了這個非常關鍵的資訊:“是勝春文化的股東夏暮時?”
王斐笑笑,沒有回答。
“夏暮時跟夏時是同一個人嗎?”
王斐依然沒有回答。
後面無論記者再問什麼,王斐都不會回答問題,只在結束通話前說了一句似是而非的話:“其實現在很多網友都挺聰明的。”
記者把這段通話發到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編劇口中的“那個”是什麼啊?】
【還能是什麼?錢啊!米啊!!】
【人類唯一擁有的特異功能,那就是鈔能力!如果你用了說不管用,那一定是數額沒到位!】
【所以《破繭》背後的組局人是夏暮時嗎?夏暮時跟夏時真的是同一個人??】
【雖然編劇沒有回答,但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她最後說現在的網友挺聰明的,證明大家猜對了。】
【假設說夏時才是勝春文化真正的老闆,也就是說,在公司存續期間,他給馮黛月砸了大把資源,並且花重金請王斐出山,給她定製了一個超級劇本……?】
【臥槽,這絕對是今天的爆炸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