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拍吧。”
大年三十這天,他們早早的收了工,導演讓人買回來肉菜各種調料以及面,就這樣,他們在劇組裡包著一起吃了餃子。
但過年又怎麼能沒有節目?
於是他們又都三五結群的組了隊,分別上去表演。
這一次姜白並沒有像以前在其他劇組裡那樣表演武術,而是上去唱了一段戲。
引得臺下眾人喝彩連連。
而在之後的表演中姜白也端了個小鼓給各位老戲骨們伴奏。
初一的這天,張藜給劇組裡的演員和留下來在這裡陪他們一起過年的工作人員發了紅包。
但發過之後又忙忙碌碌的準備開機拍攝了。
大約到了正月二十這天,姜白的戲份也拍的差不多了。
今天姜白就要拍攝自焚的這一場。
其實早在第十四集中,姜白所飾演的沈一石的命運就在譚綸和海瑞的對話之中,隱隱的透露了出來。
因為朝廷要“改稻為桑”,但現在國庫虧空巨大,而整個大明上下能夠填補國庫虧空的只有沈一石一人。
織造局靠著沈一石發財,但沈一石的那些財並不是織造局的,也就是說這些錢並不屬於朝廷。
而他們的計劃是將百姓的土地賤買回來,然後織造局就可以依靠著沈一石的産業多産絲綢,賣到西洋來換回銀子,可目前面臨的問題就是百姓的田地賤賣不了。
所以朝廷就只好抄了他的家來填補虧空,因為只有抄了他的家,才有足夠的絲綢賣與西洋商人,那麼多的作坊也就順理成章歸了織造局,這樣的結果皇上也會同意。
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沈一石必須要被抄家。
只是海瑞覺得當初沈一石花自己的錢賑災,而現在又去抄他的家,不敬天禮,有違律法。
但從古至今朝廷並不是這麼簡單,沈一石之所以自己花錢賑災,也是因為他知道朝廷從上到下都在抵制低價兼併百姓的土地,所以才拿錢出來替皇上買面子,買人心,以求自保。
可國庫虧空可不是靠面子找回來就能填補上的。
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如果國庫虧空,通常就只有兩個辦法拿錢,要麼打百姓的主意,要麼打商人的主意,現在由於那些大臣們的反對,所以百姓保住了,最後這個國庫的虧空自然要他沈一石的家産來填充。
至於罪名,那更是再簡單不過。
當初嶽飛便可以以莫須有的罪名定罪殺頭,而現在只要隨便給沈一石安一個商人論政的罪名即可。
這一天姜白化好了妝,化身成為沈一石,端坐屋內。
“我大明擁有四海,倘使朝廷節用以愛人,使民以時,各級官員清廉自守,開絲綢,瓷器,茶葉,通商之路,僅此三項,即可富甲天下何至於今日,國庫虧空!上下揮霍無度,便掠之於民,民便在,即便掠之於商!”
這話說的悲壯,雖然從歷史和朝廷來自於民間的角度來講沈一石都算不上什麼好人。
但同樣的,他也並不是徹頭徹尾的壞人。
如果國庫沒有虧空,那他沈一石自然能得安然無恙。
可現在正是朝廷需要他的家産的時候,在這樣的洪流之下,哪怕現如今整個朝廷的三成稅收都來自於浙江,而浙江的財富又多以絲綢而得,他也依舊難以保全自身。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歸北邙,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後,君複傷,一曲廣陵散,再奏秦芸娘!
就這樣沈一石這個內心波濤洶湧還不外露,夾雜在朝堂與民間的曾經如魚得水富甲一方的浙江鉅商,在大火中了卻了餘生。
財富失去了,最喜歡的琴也劈了,告別官場,告別商場,告別人生,告別愛情。
沈一石的這一生就此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