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李家母子自李文斌中進士後,一路從縣城來到京城,彼時李文斌只是個窮地方來的窮進士,對京裡的情況一概不知,撞大運在刑部謀了職,兢兢業業多年才做到郎中。
其中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李家母子是跟著體驗過一遭的,對京裡的情況再清楚不過。
有他們母子幫忙,姜辛夷帶著姜家人進京顯得從容淡定許多。
李淨慈說:“京裡的人最喜捧高踩低,當官的巴結更高的官,有錢的巴結更有錢的,沒錢沒勢的被排擠都還算是輕的,時不時給你找點麻煩,政令傳達得不清不楚,那才要命。”
姜辛夷不是個喜歡自找麻煩的,當然也不喜歡別人來找他的麻煩,他一進京從城門口到下榻的驛站,各處打點得非常完美。
除了這些,他還置了個宅子。
地段算不得全京城最好,但也是官員們居住較多,環境清幽的好地方。
價格非常美麗,整整九千兩。
幾乎快要把徐鹿鳴這兩年給他的錢給掏光了。
房子都買了,旁的一應設施也得添置起來吧。姜辛夷可沒有徐鹿鳴那種買人使喚不舒服的心理。
生在這個朝代,大家都這樣做,你不跟著做,旁人不僅不理解,還很有可能被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
他和徐鹿鳴身上的秘密不小,他才不想時時刻刻暴露在別人眼皮底下。
奴僕一口氣買了三十個,從打掃到端茶送水、插花修剪應有盡有。
廚娘置了五個。
兩個糕點師傅,兩個吃食師傅,還有一個專給小孩做各類輔食的。
管家一個,賬房一個,車夫一個,看門的兩個,再加十個護院。
一通下來,整整五十個下人。
這還沒完,排場都置起來了,總不能宅子裡空蕩蕩的吧。
花瓶擺件得備一些吧,古董字畫也得掛上吧,傢俱物什也得添些新的吧。
這一通下來,姜辛夷把老底都給掏了出來,姜大年和趙二孃還幫著付了不少。
管家還給姜辛夷算了筆賬,府裡的下人就算每月五百文,一個月也要二十五兩的開支,加上管家廚娘護院的月錢稍高以及日常打賞,至少要四五十兩。
這一年就得五六百兩。
府裡不能沒開支吧,一日三餐、糕點茶水,都得時常備著。
不然偶爾來個客人拜訪,臨時出門去買,多尷尬和不懂禮數。
只這一項,賬上一年就得備兩千兩,還有平日的人情往來,人家給府裡送了禮,府裡也得回一份禮回去吧。
這裡也得備上個兩三千兩。
姜辛夷正尷尬,花錢大手大腳慣了,買宅子和添置花了不少錢,他手上現在只剩幾百兩,哪拿得出如此多錢。
正想要不要出去醫一兩個人,或者用靈泉做點大保健賣的時候,徐鹿鳴的信鴿到了。
對上自家老公,姜辛夷沒有一點不好意思,把這些事都給他說了說。
三天後,他收到了五千兩銀票。
“這是師公寄來的?”
“師公家真有錢啊!”
“師公對師父可真好!”
姜辛夷在給徐鹿鳴寫信的時候,也沒瞞著李淨慈,他見著姜辛夷從信鴿腿上取下來的銀票,眼睛都瞪圓了。
這得多有錢,才能放心大膽地把如此大一筆銀票讓信鴿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