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三月不是特別順利,公司碰到了一件麻煩事。大洋彼岸某國的監管機構,無預兆地透過了一間大型醫療公司的緩釋器裝置臨床試驗申請,引起了公司法務部門的注意。
若不是李善情的吵鬧,引出了一些時間的具體節點,難關度過之後,莊敘或許會對這段時間裡自己的情緒完全失去印象,只剩事件的記憶。
實習結束之後,李善情還剩大半周的春假,每天都來騷擾莊敘。提起實習,他的言辭十分誇張,稱疲憊的實習讓他在家躺了整整一個禮拜,問莊敘:“你們實驗室那麼大,為什麼不能開那種小平衡車?如果我夏天去實習,你送一輛給我吧。”
莊敘問他“不是說不想去了嗎”,他又支支吾吾,說自己還沒想好。
李善情早慧,說起一切都頭頭是道,但輪到做決定,又時常隨意地變更,只講喜好,不講信用。莊敘那時以為李善情被家人朋友慣得厲害,才這麼不通人事。
春假結束前夜,莊敘在讀法務部蒐集來的對方公司近兩年來的採購清單報告。經過調查,克裡蘭公司的緩釋器與syncpuse作用並不完全相同,但暫時無法確認兩者是否有專利技術的重疊,仍不能掉以輕心。
李善情原本已經去睡,突然又發來訊息,說自己做噩夢驚醒,開始和莊敘東拉西扯。莊敘的手機屏不斷亮起,實在是被纏得很煩,打了個電話過去:“我在忙,沒空聊天。”
“好吧,你在忙什麼?”李善情說。
“公司的事。”
“我剛才夢到我在大學裡走路暈倒,”李善情聲音有點委屈,“別人以為我只是躺著睡覺,最後沒人救我。”
莊敘聽得有些無言。
李善情的焦慮,想盡早透過植入緩釋器的申請的心,莊敘很清楚,也不是沒替他關注。每隔兩三天,莊敘都會詢問臨床運營部進展情況。李善情的病例和報告十分複雜,負責人召集了兩次專家審核,仍然沒有討論出答案。
這些工作都具有其保密性,不必事事對李善情說清。
“濱大校園面積不大,也沒有適合你躺的草坪。”莊敘說出事實,澆熄李善情的表演慾,他就沉默了,過了幾秒老實地說:“那我再去睡一下。”
掛了電話,李善情又迅速發來一條:“晚安。”和一張嘴角下掛的表情。既懂事又不懂事,禮貌又不禮貌,孩子氣又不孩子氣,令人無奈。
莊敘只能回:“晚安。”
最後報告也沒能看完,因臨床運營部的負責人在深夜給他發了資訊,問他是否有空聊聊。
電話接通,負責人的第一句便是:“莊總,抱歉這麼晚打擾您。不過您問了很多次,我想還是得盡早把答案給您。討論出結果了,患者107號的病例,是無法用作我們的志願者審核的參考的,他不能透過審核。”
夜裡氣溫有點低,書房的窗戶半開著,吹進帶著草木香氣的風。莊敘當時並沒有能在第一時間開口給出反應,可能是因為內心沒能立刻接受這句話的確實含義,使運營部的決定飄在空中,若不伸手抓取,便沒有定論。
然而莊敘的記憶力,卻使他無法忘記負責人說的每一個詞語。
負責人在電話那頭解釋:“患者107號的身體情況太複雜,再加上虛弱和易過敏體質,經過初步測算,如果進行植入,後期出現並發症和排異反應的機率非常高,成功率也比其餘症狀的病患低太多。我們可以請他來試驗部再取樣,進行更精確的活體檢測,不過以我們的預計,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成功率至多接近百分之五十——說到底,這一批緩釋器本身的目標群體,暫時還不是他這型別的病人。”
莊敘給負責人的回答是“我知道了。”簡單地結束了通話,看到手機上的時間,已經越過零點,又超過十二分鐘。
他在書房裡坐了一會兒,發覺手腳有些冰冷。
一定是李善情成日把植入和未來的健康掛在嘴邊,像所抱的期待已實現,甚至將莊敘也拖進了他的夢想之中,以為植入緩釋器這件事,到李善情十八歲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才在事到臨頭時,發現不符合李善情期望的答案,居然如此難以接受。
莊敘想起身,又遲滯地難以起身,看了看李善情的訊息,不知幾點才回房。
次日,莊敘沒有立刻聯系李善情,上午先去了臨床運營部,與幾名醫療專家碰面,再次確認了結果,想看看還有沒有什麼回轉的餘地,但答案是沒有。
負責人看著莊敘,數次欲言又止,最後還是忍不住,在短會後單獨問:“莊總,請問患者是您的親屬嗎?”
“不是。”莊敘否認。回辦公室的電梯裡,收到了李善情給他發了一條連結。
點開看,是李善情在科技與工程大獎賽獲獎後,發給頒獎組的影片。頒獎組把這影片放到了獎項的官方頁面,頁面裡其他影片都點選寥寥,只有李善情這一條點選率高得令人咋舌。
“小莊,評論區好多人誇李總,”李善情很得意地說,“你記得去學習一下。”
自從維原生科集團之行結束,李善情愛上了這個自稱,隨時隨地開始角色扮演,莊敘平時只後悔當時不該接他的茬,此刻心中卻是複雜。
按照事實而言,李善情沒有透過志願者申請標準,是基於醫療科學所作出的決定。
只因害怕李善情失望,便猶豫不安,乃至退縮,這不該是莊敘。
莊敘點選影片下方,看了看評論,大部分與專案無關,居然都誇李善情長得好看,少部分評論質疑專案到底是不是李善情做的,只有一兩條來自濱港地區的聲援,稱獲獎者在濱港的生物競賽圈本便十分有名,不服氣的同學可以去查詢去年ibo的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