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時候笑爺爺,道:“爺爺的東西是奶奶的,你哪裡還敢留東西在身上。”
爺爺說,爺爺有一身好手藝,手藝就是他可以留給她最好的東西。
興許那時候存了想要被爺爺認可的心,柳芮很努力地朝著“繼承家業”這個目標前進。
爺爺的徒弟們。
雖然他們都比她大許多,但是他們願意輪流陪她這個小屁孩玩。
他們是真正當她是師妹的,會同她說很多爺爺工作坊裡的事。
每個師兄說出來的版本都有些不一樣,但她覺得很有趣。可他們說起父親的事,就有些支支吾吾,開小灶談論,應該是唯一不願同她分享的事了。
她的童年雖缺少父母陪伴,但她身邊一直有人陪伴,她很快樂。
除了師兄們,她的跟班也不少。
不止一個,還挺多的。
就是他們都有一個名字,叫留守兒童。
爺爺家就在一個小鎮上,方圓十裡的人都認識爺爺。
她爺爺是有一定名氣的老匠人。
鎮上有不少同她一樣處境的留守兒童。
爺爺專門開了一個兒童班,很多留守兒童,被他們家裡人報了名跟爺爺的學藝。
他們一起玩耍,互相陪伴,也度過了一個很不錯的童年。
工作坊裡的興趣班,跟學校差不多,爺爺給設定了課間。
小孩課間會一塊玩,自然容易引發一些幹架的事。
當然小孩打架無非就是些雞毛蒜皮的事兒,不是為了搶個彈珠,就是為了爭個跳皮筋的先後順序。
那時候的男孩子,脾氣都跟炮仗似的,一點就著,說動手就動手,小拳頭在空中亂揮,你推我搡的。
被師兄一句,“誰弄碎了東西,誰賠?”
這句話震懾了他們。
小孩們都知道柳芮家的東西非常金貴又易碎,害怕弄碎了柳芮家的東西,就不能待在興趣班了,所以,都不敢在工作坊裡放肆就是了。
他們很不想受限制,不自由,但又不能不上這個興趣班。因為這是鎮上唯一的興趣班。在家裡玩,還不如上興趣班玩泥巴呢。
爺爺會把他們的學習情況同他們家長反饋,大多數爺爺都會說上一些好話,每個孩子的家長聽了都很高興,又讓每個小孩都很願意跟爺爺學手藝。
孩子們打架不記仇,打完沒一會兒,又跟沒事兒人似的,湊一塊兒玩了。
那真是單純得很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