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左車提了一句:“昔日漢王也有五十六萬大軍,可依然被項王的三萬騎兵給擊潰了。”
“那是因為劉邦那五十六萬大軍並非全都是漢軍。”陳餘說,“而我們的二十萬大軍就不一樣了,所以不可能出現同樣的結果。”
李左車皺眉,正欲說什麼,結果又聽到陳餘繼續道,“而且我們已經擁有這麼大的優勢,如果仍然要用那樣的詐謀奇計來跟韓信他們打的話,那麼便是贏了,我們也面上無光,傳出去天底下的人還不知道會怎麼笑話我們膽小如鼠呢。”
一聽到陳餘這話,原本站在李左車那邊的趙歇就改變主意了:“廣武君,陳相所言極是,我們既然比漢軍更有優勢,那麼不如幹脆堂堂正正地和他們打一場。”
聽到“堂堂正正”這四個字,李左車的臉色微變,陳餘認為他的辦法是詐謀奇計就算了,但是他沒想到趙歇也是這麼認為的。
作為趙國名將李牧的孫子,李左車強忍著不悅繼續勸道:“可是大王,韓信就不說了,即便是初出茅廬的劉旋,那是一個擅長以少打多的將領,即便我們的兵力遠勝於他們,但是這也無法保證我們會必勝啊。”
李左車的這番話別說是陳餘,便是趙歇也不愛聽了:“廣武君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陳餘也道:“不必多說,我是絕對不會同意那麼做。”
如今優勢在他們,陳餘覺得不管怎麼打他們都不可能輸,既然如此,那麼他們何不贏得漂漂亮亮的?
一想到漢軍中除了韓信之外,還有張耳和劉旋兩人,陳餘就迫不及待和他們打一場了。
陳餘和張耳是舊相識,然而兩人早就反目成仇了,上次他一時不慎讓張耳成功逃脫,這次他吸取了教訓,絕對不會再給張耳這樣的機會。
至於劉旋?
陳餘和她素不相識,按理來說也應該是沒有恩怨的,但是誰讓她偏偏是劉邦的女兒?
當日劉邦請他與他一塊共同伐楚,陳餘可以答應,唯一的要求就是讓他幫他殺掉張耳,劉邦明明答應了,卻沒有真的殺了張耳,而是找了一個酷似張耳的人把他給騙了。
事後知道真相的陳餘怒不可遏,一直想著找機會報一箭之仇,現在劉旋來了,倒是給了他機會,他倒要看看劉邦承不承受得住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
劉旋:“……???”
這還有沒有天理啦?
不知道什麼叫做“冤有頭,債有主”嗎?
劉旋可不知道自己受到了劉邦的連累,但是兩日之後,他們卻知道了李左車向陳餘、趙歇他們提出的那條計謀,同時還知道了陳餘和趙歇都對此進行了否決。
得知陳餘和趙歇兩人否決的理由後,韓信不由嗤笑一聲,劉旋也聽得一臉懵,這可是生死對決,又不是點到為止,要什麼堂堂正正?
雖然陳餘他們照著李左車所說的去後不一定能夠旗開得勝,但是他們以那樣的理由否決了他的計謀,並且用“詐謀奇計”一詞來表示嫌棄,劉旋就覺得過於離譜了。
然而和陳餘相識且共事多年的張耳對此卻沒有感到絲毫的意外,因為他所瞭解的陳餘就是這樣一個人,即便是落難時也很難藏住脾氣,更別提他現在有二十萬大軍在握。
更何況李左車只是趙歇的謀士而已,並非是他的,所以也難怪他對李左車如此輕慢了。
但凡陳餘對李左車有幾分尊敬的話,他也不至於讓他當眾沒臉。
韓信將情報往炕幾上一扔,評價道:“陳餘趙歇,不足為懼。”
旋即他看了一眼輿圖,思索片刻後他下令道,“吩咐下去,明日便拔營,全軍向井陘口出發。”
眾將領一聽,頓時就猜到了韓信已經想到應對趙軍的辦法了,紛紛應聲,旋即就起身告退。
翌日一大早,漢軍便拔營往井陘口的方向出發,直到距離井陘口還有三十裡處韓信才下令停止前進,就地修築營地。
“旋兒你過來。”韓信見劉旋召至自己跟前後對她道,“我交給你一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