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爹我也想為你出一份力。
九江郡,淮南。
從虞縣帶著二十人出發的隨何花了四天的時間終於抵達了英布的封地,只是隨何他們沒有當日的毛安那麼幸運,他們抵達淮南已經三天了,還沒有機會面見英布。
“再這麼等下去也不是辦法。”隨何很清楚劉邦派他前往九江郡說服英布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趕緊倒戈,背楚投漢,然後幫忙牽制著項羽的大軍,助他們奪得天下。
所以隨何覺得他得想辦法盡快見到英布才行,否則的話即便他有一張巧嘴,能舌燦蓮花都沒用。
正當這個時候,劉旋勇救至親,戲耍項羽的訊息已經從虞縣傳開了,一路傳到了九江郡的淮南。
聽到這個訊息的隨何大喜過望,立馬抓住機會就對接待他們的太宰說:“之前九江王不願意召見我,我可以理解,畢竟在九江王看來楚國比漢國強大,但是外面都已經傳開的訊息你們難道沒有聽說嗎?”
“我們的老太公和王後他們前腳被項王的人俘虜了,後腳就被我們的女公子平安救了出來。”
“我們的女公子不過及笄之年,就敢帶著十餘人前往彭城,不僅在項王的都城裡大開殺戒,在項王的眼皮底下把我們的老太公和王後他們都救了出來,還讓項王損失了兩千餘匹的戰馬。”
“如我們女公子這般有勇有謀的人,我們漢國多的是,如此一來,是能保證最後獲得勝利的一定是楚國呢?”
“還望太宰將我的話轉告九江王,如果九江王覺得我說的有道理的話,我希望可以得到他的召見;如果九江王覺得我是胡說八道的,他大可以將我們二十餘人都剁死於淮南的鬧市中,以表明他對項王的忠心。”
太宰把隨何的話聽進去了,想了想先派人打聽他所說的事情是否屬實,確定後他才去求見英布,將隨何對他所說的話一五一十地轉告給他。
英布聽完後,第二日就召見了隨何。
隨何一見到英布,就對他行了一個大禮:“漢王派我來向大王問好。”
英布讓隨何起身後就對他道:“你的來意我已經知道了,只是我已經以臣子的身份侍奉項王了,斷不能做出背叛項王的事。”
隨何並沒有因為英布的這句話而氣餒,他問道:“大王難道不是已經做出背叛項王的事情了嗎?”
英布的虎目一瞪:“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寡人什麼時候做出背叛項王的事情了?”
“當日項王發兵攻打齊國的時候,他身先士卒帶兵前往齊地,大王要是真的效忠項王的話,那麼當日項王向你徵調軍隊的時候你就應該親自率領淮南的人馬為項王做前鋒,可是大王託辭病重不能前往便罷,甚至只派了四千人去應徵!”
隨何毫不客氣地指出了英布對項羽不忠的事實,“之後漢王攻下彭城,訊息傳開後,大王要是真的效忠項王的話,那麼當日就該調兵渡過淮河,協助項王跟我們的大王於彭城下會戰,可是你卻選擇了隔岸觀火,袖手旁觀!”
“大王的種種所為在我看來是不可取的,因為不僅不能向世人證明你對項王的忠心,反而成為你對項王不忠的鐵證!”
隨何的直言不諱讓英布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他有心想要反駁兩句,卻發現自己什麼也反駁不了。
因為隨何說的那些事,全都是他自己做的,不僅是他做的,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對,要不然項羽在奪回彭城後,屢次派使者前來責備他,並且召他前往彭城的時候,他也不會因為心虛而惶恐,更不會因為惶恐而不敢前往彭城了。
只是英布知道自己做得不對歸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不代表他能夠隨便接受別人對他的指責甚至是訓斥。
被揭下遮羞布的英布正想要發怒,結果就聽到剛剛還義正詞嚴地一一指出他如何對項羽不忠的隨何話鋒一轉道:“但是話又說回來,雖然是大王你對項王不忠,但我看來錯不在你的身上,而在項王的身上。”
哦?
隨何的一句“但是話又說回來”直接拉住了想要發怒的英布:“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隨何繼續義正詞嚴地道:“因為項王本來就不是一個值得效忠的人,當日他背棄盟約不說,甚至還殺害義帝,以至於即便項王的軍隊再強大,他也一樣背負著天下不義的名聲,在彭城一戰後,雖然不少諸侯都背漢投楚了,但是他們是因為發自內心認同項王所以才背叛漢王的嗎?”
“不,他們只是屈服於項王的武力而已。”
“反觀漢王,從他入關滅秦後與當地父老豪傑約法三章就可以看得出來他是個仁義愛民之人,若非如此,當日號召各諸侯王與他一塊伐楚的時候也不會得到大家的支援了。”
“雖然不久前漢王經歷了一場大敗,但是他只要收攏諸侯之後,退守滎陽,再讓人源源不斷地從蜀、漢運往糧食支援前線,那麼他定能東山再起。”
“一旦楚漢兩國再次交戰,若是漢國勝了,依附項王的你就會竹籃打水一場空,而若是楚國勝了,基於項王對部下吝嗇的性子,大王你也得不到太多的好處,相反說不定還會受他連累。”
“因為天下諸侯能因為項王的不義而聯合起來反他一次,就能反他兩次、三次,到時候若是項王再向大王徵調軍隊,你是答應呢?還是再次託辭重病不能前往?”
“你要是答應的話,項王不一定會記著你的好,因為你已經託辭過一次了,你要是不答應的話,那完啦,項王肯定會新賬舊賬跟你一塊算。”
“所以我實在是想不明白,大王你為什麼還要將自身的安危和榮辱都託付到項王的手中?倒不如直接歸附我們漢國,只要你發兵牽制住項王的兵馬數月,漢王想要奪取這天下就能萬無一失了,到時候他定會重重厚賞你,讓大王你擁有比現在更大的封地。”
聽到隨何提到項羽殺害義帝一事,英布的表情就變得有些不自在,因為帶頭殺害義帝的雖然是項羽,但是最終擊殺義帝於郴縣的卻是英布手下的將領。
不過英布只心虛了三秒,三秒後他又在心底裡為自己開脫了,本來他就沒想殺義帝的,和他也無利益沖突,要不是項羽暗中命令的話,他又怎麼可能做出這樣不義之事?
所以真的要怪的話,那也應該怪項羽而不是他才對。
尤其是在聽到隨何說彭城一戰後,諸侯們紛紛背漢投楚是因為屈服於項羽的武力時,英布十分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