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在人還沒出發,第二日一早,他們就接到了桓煜報平安的信。
桓煜的信是匆匆寫的,很簡短。信上說,桓渺和孟俞同他們在一處,而且孟俞提前發動,生産了一個男孩,母子平安。
各種緣由,桓煜沒有在信中細說,只說待回來時再詳談。
但這短短的一封信,已經足夠叫人放下心來。
無論如何,家中個個都平安就好。
桓靈很樂意看到裴真漸漸變得開朗起來,自然應了她:“好呀,再叫上阿孃和二哥吧。”
如今,桓爍也不再抗拒出門。
建康城的家人中,桓熒嫁人了,不能日日回來。公孫沛也已經懷胎七月,不宜再出門。其他的幾個男人都要出去當值,一個比一個忙。
桓靈愛熱鬧,她喜歡人多。況且,在桓府住了幾個月,不知是不是她的錯覺,她總覺得桓爍在處處避著裴真。
一般情況下,這種年輕男女間的避開,有兩種可能的原因。一是厭惡,二是避嫌。
桓靈想借此機會瞧瞧,她的猜想究竟對不對。
裴真想了想:“還是不要了。我怕……”
桓靈明白了,裴真怕桓爍看到大軍,想起從前的自己也是那般神采飛揚,心裡會覺得難過。
“好吧,那就我們兩個人去。”桓靈唇角微彎。
裴真對桓爍的在意,好像比她想的還要多。
——
桓靈和裴真由侍女陪同,部曲護送,來到街邊一座酒樓的二樓就坐。這酒樓屬於桓氏産業,她們自然得了視野最佳的一間,可以憑欄眺望。
已是深秋了,建康城也有了幾分蕭瑟,但又被今日城中的熱鬧沖淡。
桓靈端立於欄杆前,默默望著街道上熱情似火的百姓,不由得想起了幾年前同樣的場景。
那是一個很燦爛的春日,暖陽灑在身上,微風和暢。
同樣是這間酒樓的這間屋,同樣是大軍回城,她同樣在等待。
她就像今日一樣等待著。等待著打了勝仗的大軍,與他們一起感受那份喜悅。
但幾年過去,一切都變了。
那時,新帝還是大司馬,梁易是跟在他身後的家將,桓靈年紀尚小,還是個無憂無慮的小女郎。
那時的她與梁易,是全然陌生的兩個人。
男人火熱的眼神,直直地撞進了她的眼中。
當年驕傲的桓氏貴女在心裡暗斥這個粗鄙軍漢的大膽無禮,又覺得那樣的眼神有些嚇人。
而據桓煜所說,梁易在這次碰面當中對她一見傾心。桓靈以為,他或許是在為桓氏女郎的美貌在暗暗驚嘆。
如今,幾年過去,改朝換代。
先前統兵的江臨做了執掌天下的皇帝,梁易做了手握重兵的大將軍,桓靈則成為了梁易的妻子。
這場大軍的凱旋,與她息息相關,她不再是一個旁觀者。
她在這裡等待著的,不再是與她無關的那些將軍士兵們。而是,她的夫君。
這幾個月,對待梁易的心態,桓靈是變了又變。
梁易剛離開時,她也不知自己是不是有些不捨,總覺得心裡有些空落落的。
後來,在謝霖那裡得知了真相,她怨怪梁易的欺瞞,開始懷疑梁易的真心,腦海裡一幕幕閃過的,竟只有他的不好。
可當前線危機的戰況傳來時,她憂心的,不只有桓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