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眼鏡不僅年年輕人需要,老年人也需要老花鏡。
因此眼鏡潛在消費市場無疑是巨大的。
況且朝廷也沒有律法不讓民間出售靉靆。
只不過之前眼鏡價格太高,絕大部分人消費不起而已。
蘇壹沒有什麼做眼鏡的經驗,只能高薪挖些磨水晶眼鏡的匠人來這裡製作,同時玻璃器物也開始進行製作。
就在整個京都都追求往家裡安玻璃的時候,蘇壹的文墨齋悄無聲息的上新了雙腿雙鏡片的靉靆。
而且這種靉靆的價格是以往水晶靉靆的三分之一。
不僅如此還可以根據每個人視力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靉靆。
一傳十,十傳百,飽受近視眼痛苦的讀書人何其多,文墨齋的名聲就這麼悄無聲息的在京都蔓延出去。
京都的文墨齋上新眼鏡,其他地方自然也不能落下,商隊開始來京都取貨,雙腿雙鏡片加有各種材質款式鏡框的玻璃眼鏡,一眨眼的時間就飛向外地。
看著自己越來越大的生意規模,蘇壹突然覺得自己貌似有些往資本家的方向發展了。
不行不行,慈善,慈善得快點做起來。
蘇壹心想,在京都再開個慈幼堂吧,順便把六年義務教育也在自家開設的慈幼堂裡搞起來。
然後眼鏡肯定需要給朝廷分款,一部分入國庫,一部分給皇室,最後一小部分蘇壹留下。
為了防止有人眼紅自己,從而給自己穿小鞋。於是蘇壹連夜寫了一份《關於京都玻璃坊國企申請改制的請示》,遞上了太子的案頭。
蘇壹打算把玻璃坊直接變成大虞的國企,而國企的第一負責人就由太子掛名,自己則是申請做玻璃坊的坊事,也就是總經理。
……
一日休沐,蘇壹和沈從儀恰好都在家。
最近玻璃坊正在進行國有企業改革,雖然蘇壹累了些,但是效果很好。
沈從儀如今在翰林院,閑來無事便開始修撰地圖。如今朝廷的寶船在外航海,也留下了不少外面的輿圖,索性沈從儀就一塊整理了。
蘇壹看著沈從儀書桌上這副十分眼熟的地圖,默默陷入沉思。
雖然這個世界的朝代不太一樣,但這地圖蘇壹越看越眼熟,尤其那一群小島的地方。
沈從儀見蘇壹看的認真,指著地圖上的一片地方道,“這裡是琉球,是大虞的藩屬國,地小人少。”
蘇壹點點頭,“原來是叫這個名字。”
記得在前世的時候,霓虹國在靠近沿海的一個地方發現了大規模的銀礦,那銀礦連續開採了四百多年。
“這地方好像有銀礦。”蘇壹指向一塊地方。
沈從儀微微一愣,然後就聽見蘇壹繼續道,“是很大很大的銀礦,不過具體地點不確定,需要人去找。若是能讓咱們開採,說不定大虞朝能再也不缺銀子用。”
說著蘇壹就覺得自己這個想法太過於天真,這種事怎麼可能啊,大虞怎麼可能去那麼遠的地方找銀礦。
沈從儀一直知道蘇壹的神異之處,而且蘇壹好像也沒有想要隱瞞的樣子,不過兩個人都沒有戳破這層窗戶紙,也算是他們彼此之間的小秘密。
不過,沈從儀曾經聽人說過,一個人透露的越多,就越折損壽命。
沈從儀不動聲色的轉移話題,開始請教蘇壹如何畫地圖。
蘇壹用自己前世義務教育時期學到的一些畫地圖的皮毛手法「指導」沈從儀,很快就忘了剛剛的銀礦的事情。
但這件事卻被沈從儀記在了心裡,若這地方真有銀子,那無論對自己和哥哥還是對朝廷,都是一件大好事。
哥哥的情況沈從儀不確定,但是佛曰:善人有功德庇佑。
若是真的把這些銀子弄到手,哥哥算不算間接為大虞朝的百姓謀福了呢?
如今需要考慮的是怎麼才能把這訊息傳給皇上。
突然,沈從儀想到了一個角色——西洋傳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