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裡正的媳婦在一旁納鞋底,聽到後忍不住插話,“小壹你怎麼要這麼低?”
蘇壹嘆一口氣,一副很為難的樣子,“叔和嬸子不是不知道我家這情況,我把那地租出去,就是為了圖個清淨。我爹孃去世時那一家人做的事也太狠心了些。
如今我實在不想和他們再有半點摻和。
索性我把地租定額要低些,麻煩郭叔在中間牽個線,幫我找個人品不錯的人家租下。”
郭嬸看向丈夫,“你不是前幾天還說守義想買田,結果不是沒買到嗎,讓守義家租種了小壹的田怎麼樣?”
郭嬸口中的「守義」正是郭裡正二哥家的三小子。
郭裡正的二哥兩年前去世,三個小子分家各自過日子,老三郭守義前幾天還說要買些田。
可是如今太平盛世的,誰家肯輕易賣田,越好的田地就越搶手,即便是有往外賣的價格也貴的很。
如今蘇壹要的地租定額不高,說不定他那個侄子真會租。
至於沈大河那一家會不會找麻煩,完全不在郭裡正的考慮範圍內。
沈家村姓沈的人家多,但姓郭的人家也不少,有他這個裡正在村裡鎮著,還能讓親侄子平白無故的被外人欺負了?
“我那侄子人品人不錯,你放心,他不是那種會拖欠地租的人。”郭裡正說。
蘇壹點頭,“有郭叔您出面做保,我哪能不信呢。”
……
一個時辰後,蘇壹順利的和郭守義簽了契。
因為蘇壹要的田租便宜,郭守義直接就說,每年都會把抵地租的糧食拉到蘇壹家裡,蘇壹自然是很開心的同意了。
解決了田地的問題,蘇壹便在聊天的時候趁機向郭叔打聽哪裡能收到松木,松煙墨的主要原材料就是松樹。
“松木?”郭裡正疑惑,“你是說松枝嗎?”
蘇壹道:“最好是老松樹的樹根,或者那些枯死的樹幹。”
郭守義道:“隔壁村的孫木匠那裡可能會有。你要老松木做什麼?”
郭裡正開口道:“你別看小壹年紀不大,他可是會做木工活的?”
蘇壹靦腆的笑了笑。
郭守義震驚的看向蘇壹,“沒想到小壹你竟然得了沈二叔的真傳啊。”
蘇壹默默鼻尖,“我只是略會一點,還得多練。”
“那是。”郭裡正點頭,“手藝活就是這樣,多練才能不生手,木工活做的越多,手藝就越好。”
把田租出去,又打聽到了哪裡有老松木,蘇壹高高興興的牽著沈從儀的手回家。
“儀哥兒,咱們晚上喝骨頭湯好不好。”
蘇壹今天回來的時候還買了些大豬骨,豆腐腦的鹵汁正好用完了,今天晚上多熬些高湯,自己和儀哥兒一人喝上一碗,剩下的都熬成鹵汁。
儀哥兒點頭,“好。”
此時已經傍晚,微風吹拂臉頰,鄉村的泥土小路坑坑窪窪,偶爾還能聽見幾聲狗叫,天空中的夕陽好似火燒般呈現一片紅色,飛鳥從天空快速劃過一眨眼便消失不見。
沈從儀聽著身旁的蘇壹說話,突然感覺今天的夕陽十分漂亮。
這種漂亮是沈從儀以往從未留意過,今後再也忘不掉的。
【作者有話說】
作者查了一下資料,最後還是決定用一石=120斤。
古代一畝良田能産兩石糧食就算高産了。
雖然各個時期畝的大小不同,但明清時期畝的大小和現在社會畝的大小,差距不會太大。
換算一下明清時期一畝地通常産糧240斤。
如今咱們國家的小麥,一畝地産1200斤簡直輕輕鬆鬆。
看著古代生産力竟然低下,作者非常感謝自己生活在現代,感謝國家,感謝社會,感謝科技,感謝廣大勞動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