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幸會
七月底,海毓及其另外兩名都察院巡按禦史一同南下,同行共一十六人,自望都出發,途徑湖州五城,視察湖州改稻為桑之策是否執行,這一行人與其說是視察,不如說是領著朝廷的旨意督辦湖州五城改稻為桑。
這不是一個好差事,一行人中除了海毓,皆面露惆悵,苦大仇深。
沒有人自願下湖州,因而在路上怡然自得的海毓便顯得格外特殊,通行的另兩名巡按禦史比海毓年長幾歲,一人名叫田明,一人名叫蔡堯,這二人都是湖州人,自科舉入仕後便一直待在都察院,既是老鄉又是同僚,改稻為桑對於朝堂而言是能充盈國庫的政策,可下到地方,不知道會有多少百姓遭罪,這一趟差事他們領的可謂是極其不情願,再加上海毓還兼了監察禦史的官職,因而一路來大事小事他們都能推則推,把海毓頂在最前頭。
海毓不是不知道這兩人心裡在想什麼,別說這一趟下湖州當差稍不留神就會辦得裡外不是人,既在望都討不著好,又被的地方記恨,就說田明和蔡堯都是湖州人,讓他們興高采烈地領著旨意督辦湖州朝廷收走百姓手中的田地,他們就辦不來這種良心被狗吞了的事。
一行人走了七日,終於到了隴東五郡,至夜,眾人歇在北隴驛站。
海毓與田明蔡堯在屋內商榷行程,田明神情倦怠,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倚靠在太師椅上慢吞吞地喝茶,蔡堯倒是畏懼海毓的家世,年少得志,再加之後頭還有晉王撐腰,蔡堯不敢太怠慢海毓,好脾氣地說道:“海巡按,白江貫穿湖州,即明日起,車隊便會自北隴港登船走河路,沿河南下,依次途徑泉城、通城、荊城、洛城、丘城湖州五城。”
“白江波濤洶湧,海巡按若坐不慣船……”
海毓笑著搖了搖頭,“我在湖州待過許多年,白江水路我更是行過多次。”
“哼。”坐在一旁喝茶的田明突然一聲輕哼,神色輕慢地看了海毓一眼,見他要發作,蔡堯連忙起身,“天色已晚,明日還要早起登船,海巡按早日歇息,我等這就退下了。”
蔡堯說完,連忙拉著田明走出屋子,兩人沿著昏暗的走廊行走,田明不悅地瞪了蔡堯一眼,“你拉著我做什麼?”
蔡堯:“老兄,我知你心裡不痛快,可海毓到底是尚書之子,你我犯不著得罪他。”
“尚書之子又如何?狼心狗肺之輩,他海毓在隱山書院求學,湖州也算得上是他故土,如今他為了功名利祿來踐踏湖州百姓,我第一個看不慣他!”田明不願領這個差事,改稻為桑,改的是什麼?那都是湖州百信的命!
蔡堯嘆了口氣,搖頭:“話雖這樣說,可你我二人說到底不也幹著與那海毓同樣的差事?造孽的不是你我,不是海毓,是朝廷啊!”
此話一出,蔡堯和田明都陷入了沉默。
片刻後,田明冷不丁道:“總之,我有主意。”
蔡堯大驚,他壓低了聲音:“你有什麼主意?
田明冷笑,“他海毓想要藉此機會踩著湖州百姓平步青雲,做他的春秋大夢去吧!”
兩人站在二樓樓道拐角處竊竊私語,蔡堯追問田明究竟想做何事,田明不肯說,只說讓他等著看,他必定要讓海毓知道,湖州這地方,不是這麼好來的,蔡堯勸說田明,讓他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
“太歲?海毓不過是個追名逐利之輩,身為海家後人,沒有繼承到申公遺志便罷了,如今更是為了權勢攀附晉王,海琢玉三個字給她,當真是玷汙!”
田明也是欽佩過海毓才學的,前些年海毓不肯科舉入仕,田明還暗暗贊賞此子有嵇康名士之風流,可如今……
蔡堯拍了拍好友的肩膀,“罷了罷了,人活一世,自有萬般活法,你我在都察院人微言輕,能顧好自己已是萬全。”聽了這話,田明只覺得悲愴,他仰頭望著頭頂孤寂的月,“道理我都懂,只是看著如今的望都,我實在心有不甘。”
兩人在長廊拐角處說了會話,正準備各自回各自的屋子時,驛站前看守的侍衛突然急匆匆亮起了燈,田明站在二樓往下看,喊了一聲:“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