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鄉試
海鐘靈微微一笑,“不想。”
“姐,我準備在密西參加鄉試。”
海毓話音落下,海鐘靈握著繡花針的手僵硬在了半空,她‘啊’了一聲,然後艱難地說道:“你要參加科舉?”
“嗯。”
“弟弟,”海鐘靈懷疑自己聽錯了,“我記得三年前要你去國子監讀書參加春闈,你死活不去,爹都氣得動用家法了,把你綁在祠堂裡頭揍了小半個時辰,就那樣你都不肯點頭,如今這是怎麼突然想通了?”
海毓想要參加科舉,海鐘靈自然是高興得,雖然如今爹已經不強求弟弟科舉入仕了,但大好男兒不建功立業總歸是有些可惜,就是有一點海鐘靈沒有想明白,“你想要參加科舉,直接回望都,先去國子監讀一陣子書,直接參與春闈豈不更好?留在密西還要參加鄉試……”
“姐,難道你是擔心我會鄉試落榜?”
“這……雖說你平日裡文章做得好,可科舉不比平日裡讀書作詩……”海鐘靈雖然是女子,但海家世代清流,文官出生,她並非是不通文墨的俗人。
“姐,實不相瞞,我這也是想給咱們爹一個驚喜嘛。”海毓忽悠海鐘靈,“這些年爹縱容我在外頭遊山玩水,望都多少人在背地裡嚼舌根,說咱們海家出了個敗家子,只怕是海家門楣在我爹手上就要被敗掉了,爹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頭必定是不樂意的,我若在密西參加鄉試,到時候以解元的身份風風光光地回望都參加會試,必定給咱們海家考一個連中三元的狀元出來!”
海鐘靈被海毓這話說笑了,“你這臭小子,還以為自己是申公轉世嗎?”
海春申是北周開國以來唯一一位連中三元的狀元,直至如今狀元易得,連中三元之人卻從未出現。
海毓翹著二郎腿,漫不經心地說道:“連中三元又有何難,我海雁之若入朝,必定要比肩申公!”
這是少年海毓的驕傲,也是少年海毓遠大的志向。
“你啊。”海鐘靈神情無奈,“去吧,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雁之,”海鐘靈的神情溫柔,“你還這樣年輕,無論你想做什麼,都能做。”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海毓朝海鐘靈鞠了一躬,“姐姐,你放心,有朝一日我一定會從父親手上接過海家,海家不會倒,海家只會成為北周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海鐘靈搖了搖頭,“雁之,我和爹爹從來都不希望你做這些。”
海毓沉默著,但內心卻在咆哮嘶吼。
他如何不能做,海家傾覆就在眼前,他必須要站出來!他必須要做些什麼!
他因海家而富貴風流,便必須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與重擔。
為了父親,為了阿姐,為了海家上下一百多口人,海毓眼眶微紅,在心裡默默想到,阿姐,我一定會讓你喜樂一生,不受磨難與風霜。
海毓準備在密西科舉的事情沒有隱瞞梁楹,他甚至還問了梁楹一嘴,要不要一塊參加過完年的鄉試。
海毓原本以為梁楹不會拒絕,畢竟科舉是北周書生都心嚮往之的一件事,像海毓這樣無心朝堂的人實在是少數,放眼整個望都世家之中也就他一個人特立獨行,但讓海毓沒有想到的是,梁楹竟然拒絕了。
“雲樓兄,從前沒看出來,你竟如此淡泊名利呢?”
梁楹站在窗邊賞雪,聽到這話笑著搖了搖頭,說了句‘並非如此’,他還想說些什麼,頓了頓,似乎沒想好該如何開口,海毓多聰明,一看他露出猶豫的神情,便知道自己多問了,他立馬道:“雲樓兄,晚些時候你隨我去找一下謝臨吧。”
梁楹知道海毓這是換了個話題,他的神情溫和:“雁之,如果你想知道……”
“我不想。”海毓笑得平靜淡然,“雲樓兄,我有秘密,你不要問我。你的秘密,我也不會過問。”
海毓選了一條無比艱難的前路,他不會拉任何人下水,梁楹是個光風霽月坦坦蕩蕩的正人君子,他們是君子之交,但這並不是海毓用秘密交換前路的理由。
他希望梁楹能夠走在屬於自己的坦途上,無論是否風光富貴,最起碼不會因自己而受到牽連。
年關將近,莎城這種邊境城池也變得熱鬧了起來,盡管暴風雪呼嘯不停,但街頭巷尾依舊人聲鼎沸,攤販頂著風雪站在護城河旁擺攤,賣著過年用得上的小玩意,還有西域那邊的小國拉著駱駝過來做生意,比起望都的古樸森嚴,密西一帶的城池民風要開放許多,從西域那邊過來做生意的人多,因而莎城百姓也時常能買到西域那邊的東西,中原甚少有人穿的皮毛大衣更是人手一件,頭戴厚厚的雪帽,手上戴著狐貍毛織的手套,乍一看上去除了身形有差別,莎城百姓與西域來的商販竟然難以區分。
海毓和梁楹走在護城河旁,冬日裡護城河結了冰,許多孩童貪玩,在河面上滑冰,數十個孩童派成長隊拉著前面人的衣擺,在冰面上飛快地滑行,海毓看得全神貫注,周遭是熱鬧的說笑聲,西域人操著不熟練的中原話,和中原人討價還價。
駱駝身上掛著鈴鐺,在狂風中發出了清脆的聲響。
這是望都沒有的繁華,一種在邊境地野蠻生長的繁華。
海毓趴在護城河旁感慨,“密西是邊陲之地,不相幹的人談起密西只以為是什麼苦寒之地,其實真的站在這片土地上,才能感受到中原沒有的生機和熱鬧。”
“霍將軍鎮守葉勒鎮,若沒有霍將軍,密西不會有如今太平繁華。”
海毓滿臉得意,“那是,我姐夫可是邊境太平的大功臣!”
“幾十年前的北周重文輕武,若不是有元崇帝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北周武將也不會今時今日的地位。”
元崇帝是北周的傳奇,當年韃靼入侵,北周風雨飄搖,幸而有元崇帝與定王力挽狂瀾,救北周於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