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魚缸與海洋
果然下起雨來。
洛箏躲在黃包車的油布篷子裡,看雨水從敞開的縫隙飄落進來,前面是車夫奔跑中的背影,渾身都被打濕,洛箏要他找個地方先避一避,等雨停了再走,車夫不肯,他要掙錢養家,等不得。
“沒事的,太太!一會兒就到啦!”
車子跑得更快了,洛箏坐在裡面有點兒顛,她無所依傍,身邊唯有一隻行李箱。她抱緊箱子,感覺自己像被湍流捲走的浮萍。
一切才剛剛開始。
新租的寓所是二樓的一個小套間,十平米不到的臥室外加獨立衛生間,租金比市面均價還要高些,不過洛箏覺得值。
房間裡擺著幾樣傢俱,床、書桌、衣櫥和一把椅子,雖然簡單,也夠用了。生活可以過得繁複,也能簡化至眼前的模樣。
房間採光很好,除了窗戶,還連著個很小的陽臺——對洛箏而言是驚喜。
房子是祁靜幫她找的。
“你說要安靜些的地方,我看了幾處,就數這裡最好,房東廖先生一家住在樓下,他做老師的,太太也是讀書人,孩子都在外地上學,他們兩個都好靜,不愛別人打擾,當然也不喜歡打擾別人。諾,看見那個小院子了麼,廚房呀,洗曬東西呀全在那裡,有個保姆叫張嬸,專門給廖家煮飯做家務,我替你問過,加點錢給她,她能把你的家務也順帶做了!”
祁靜在《申江晚報》做編輯,負責女性專欄板塊,洛箏的稿子全部都是給她發的,兩人因此成了朋友。
她是個年輕時髦的女孩,一頭長卷發,五官不是特別精緻,有點腫眼泡,嘴巴略大,但渾身散發著一股活潑潑的氣息,笑聲宛如稻浪,一波連著一波,動人的腰肢藏在一件色彩鮮亮的掐絲縐綢旗袍裡。洛箏覺得她整個人都是明亮的,沒有一絲陰影。
祁靜很忙,帶著洛箏和房東、張嬸見過面後便風風火火走了。
洛箏忽然發現自己自由了,手裡攥著大把時間。
她試著上街走走。在馮家時她偶爾也出門,但是要報備,要安排汽車,還要帶著傭人。
現在就簡單多了。
見月書店還跟從前一般熱鬧,她挑了些書,沒有以前那麼專心。
她走在四馬路上,止不住想,同樣一條馬路,從前走在上面和現在走在上面有什麼不一樣麼?
她捕捉從心頭劃過的任何一絲情緒,體驗它們,分析它們,從前她也是這麼做的,在人群中,或是在家裡,然後把那些細微的感受編成故事,落在紙上。
她像一尾魚,故事是魚缸,她在不同的魚缸之間輾轉流連——一種對現實逃離的方式。
現在,她掙紮進了海洋。
魚缸透明安寧,沒有秘密可言,一切均是可控的,海洋則不同,太多未知從她身邊流過,來不及抓住便已消失。身子始終輕飄飄的,像剝離掉了沉重的外殼。不真實的感覺總是在情緒剛剛穩定下來時再度滋生,騷擾她。心的寧靜宛如雲朵,飄來了又飄走。
她明白這是無可避免的,她坦然接受。
路過一家小吃攤,熱氣騰騰的餛飩看著讓人嘴饞,洛箏打小不被允許吃路邊攤上的東西。她略一猶豫,便走到那簡陋的桌邊坐下,把書擱在大腿上。
小餛飩的滋味特別鮮美,她連湯都喝得一滴不剩。
天色逐漸暗淡。她該回去了,回她的寓所。
直到此時,她才終於從雲端落到地面,真真切切感受到她一手創造的這個巨變——她是真的離開了馮家,在一個嶄新的安生之處,一個自己能夠做主的地方安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