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段月對外稱病,未去早朝已有一個月之久。
就在李昭寧以為她出了意外、幾乎要派人溯游而上去尋人的時候,段月回來了。
她不僅帶回了上游多條支流被意外引水入漕渠的訊息,還帶回了當地刺史與朝中要員往來的書信,其證據直指戶、禮二部尚書,白紙黑字,無可抵賴。
他們甚至讓自己的門生在水利設施施工時,將木頭換成陳年的朽木,就為了春汛時的激流能順利沖垮堤壩,泛濫成災。
但除了施工的眾人外,凡是涉及戶部禮部的證據皆為孤證,書信也被二人異口同聲地否認為誣陷栽贓,多日下來,案情竟是一點進展都無。
李昭寧遣去說服戶部禮部認罪的人換了一波又一波,但都幾乎毫無效果,兩人抵死不承認,就連陳崔都來親自過問此事,給了李昭寧不小的壓力。
而七日的收押之期明日就要到了,如果這兩人今晚不能認罪畫押,那麼明日就要無罪釋放,她也將徹底失去扳倒陳崔的機會——陳崔除了兵權外,在朝中的黨羽勢力最大的就只剩這兩黨了,而一處管著國家的錢財,一處管著國家的禮制,相當於牢牢地扼住了帝國命脈,只要這兩處不倒,李昭寧就絕無翻盤的可能。
偏偏她之前又一拍腦袋把裴硯調去洛川找人了,談判大師不在,也沒辦法偷師,寫信求助來回也得七八天,根本就來不及。
李昭寧不禁有些焦頭爛額地煩躁。
下了早朝後,她沒有待在延英殿看摺子,也謝絕了所有大臣的叨擾,換上平民的衣服一個人從玄武門走了出去,一邊踢著石子,一邊慢慢地往前走。
這裡幾乎是長安城最偏僻處,街道狹窄、人煙稀少,明明是白天,卻連往來的行人都很少。
而李昭寧走著走著,就看到一個藍色的小招旗立在路邊,旗下支著一方小桌,桌面上鋪著深藍色的絹布,而桌兩邊分別坐著一個道士打扮的算命先生和一個跟她年紀差不多大的少年。
少年的手正被算命先生捏在手裡,仔細地用指尖描繪著掌紋,企圖從那毫無根據的紋路中找到命中註定的證據。
荒唐至極。
李昭寧向來不信命數倫理這些,也曾下令讓長安守備多番驅趕,本以為這些投機取巧、趨炎附勢之徒已經被剿滅幹淨,卻不曾想被她迎頭撞見了一個。
她心情不太好,但念及自己是微服出宮,就算再大的脾氣也得暫且壓下,便不動聲色地走到了那少年身後,靜靜地聽。
“郎君這輩子怕是於功名一事上徹底無望咯……”算命先生搖頭嘆氣,捋了捋花白的胡須,“貴人當道,卻無緣得見,真是可惜呀……可惜。”
他長籲短嘆,卻不再說別的什麼,而那少年頹靡的神色在聽到“貴人”二字時,倏忽間便瞪大了眼睛,猛地湊近道:“我命裡真有貴人?!還望先生指點一二,小生必當千金重謝,感激不盡!”
那先生卻是搖了搖頭:“命格如此,要破除障壁,就得逆天改命,貧道可不敢行這傷天害理之事啊……”
說著,他便嘆息著連連搖頭,終究還是惋惜地看了少年一眼:“小郎君,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哪知小郎君一把抓住算命先生的手,眼裡滿是祈求:“先生,我如今已經二十有八,可科舉無望,家裡雖有些門路,卻連捐個員外郎都無望……若先生能為小生破除命格積弊,小生哪怕折壽也心甘情願哪!”
一番話說得極為誠懇悽慘,連駐足偷聽的李昭寧都覺得這人可憐極了,但那老道士卻不為所動,只是一個勁搖頭。
李昭寧輕嗤一聲,暗暗腹誹這是江湖上很老的話術了,先拒絕得徹底,後面才能在要價時報出一個看起來合理但極度高昂的價格。
中國人總是相信——
貴有貴的道理。
果然,那老道開口要價了:十兩金。
李昭寧忍不住噗哧一笑,而這一笑,就讓背對著她的少年一把轉了過來。
“笑什麼?!”
少年面有怒色,狠狠地瞪著她,方才攤開的手掌緊握成拳,隱在袖中微微顫抖。
“笑你不在正道上努力,卻要相信這毫無根據的玄學能給你逆天改命,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果然是考不上科舉的無道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