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如卿常在夏冬兩季上山,夏季主要為避暑,冬季則是為了聽千語大師每年一回的講經說道。這一年她夏時入山認識了讓自己頗為著迷的小師父,以至於在秋天要下山時顯得很是依依不捨。大哥青蔚來接如卿時,見她嚴嚴實實的躲在床底下,無論如何也不肯出來,頗為無奈,只好陪她在山上多住了十日。隨後蘇婆婆上山來接他們,卻見如卿仍是一副十頭牛也拉不走的樣子,只好也在淨天宗裡住了下來。千語師父見了這狀況很是慌張,唯恐整個將軍府裡的人都要一個個的住到露華山上來,便派出小師父來規勸如卿。
小師父來了也不廢話,只是唸了兩句口訣,要如卿記熟以後回家去仔細體悟勤加練習,並立了三月之約,說待到冬日如卿再上山時,要與她比一比誰長進得更多。若如卿能贏他,便帶如卿去山裡捉野兔。
如卿自然是歡歡喜喜的答應了,一路反複唸叨著那兩句口訣跟著蘇婆婆和大哥回家去。
時至今日在如卿的記憶裡,小師父的模樣早已經模糊,不過那兩句口訣,她卻始終記得很牢:腳踏兩儀,氣斂丹田。呼吸通靈,神舒體靜。
回到將軍府的三個月裡,如卿生怕落了後,練功練得十分奮發圖強。爹孃見了甚是驚奇,直嘆千語大師教導有方。
其實,如卿不過是一心只念著要小師父帶她去捉野兔罷了。
三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盼星星盼月亮好容易盼到了冬至,如卿早早便為自己收拾好了包袱。華夫人用秋天裡新摘來的紅豆穿上菩提子為她做了個小手串兒,如卿瞧著好看,便又討了一串兒來打算送給小師父。
這一日瑞雪初晴。
天光微亮時如卿便已經揹著小包袱,手攥著一串紅豆手串兒踏進了露華山的山門。一路上都有師兄試圖捏她的小臉蛋兒,如卿躲開他們一遛小跑著去找小師父。
可不想小師父的房間裡卻是空空蕩蕩。
如卿抹著眼淚去問千語大師,大師卻道,秋日裡她走了不幾天,小師父便也下山了。至於小師父還會不會再回來,誰也說不準。如卿聞言“哇”得嚎啕大哭起來,十分傷心,十分欲絕。
這般悶悶不樂的呆了幾日,一眾師兄見這位韞光小師妹整日愁眉苦臉的噘著嘴,便都時不時的尋些好玩的物什來逗她開心。可這麼一來如卿卻更覺得大人們無聊又幼稚,淨會拿些逗三歲小孩兒的玩意兒來糊弄自己,心中便更加懷念起小師父來。
如此一來,如卿小小年紀就把自己弄得十分惆悵。頭幾年被捧在手心裡的日子過得太舒坦,從沒有過什麼想要而得不到的東西。在這一回,她才終於頭一次體會到了求而不得的難受滋味。
然而古人又雲過: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所以即使小師父不在,功還是要發奮練習的。於是如卿再也不像從前那般四處浪蕩玩耍,而是時常獨自操練功課。師兄們見了都驚嘆,道是這孩子開竅開得也忒早了。
這一日,如卿正在翠華閣的亭臺上站樁站得滿頭大汗,身後忽然響起一個熟悉的聲音來:“不曉得徒兒是隻有今日用功,還是每日都這般用功?”
如卿心頭狂喜,猛然回頭,發現果然是小師父站在自己身後。
哪怕是今日,如卿也還是記得當時欣喜若狂的心情,那是一種失而複得的感覺,喜悅而慶幸。
如卿“嗷”得歡呼一聲撲到小師父身上,拉著他又蹦又跳。開心之間只覺得三月不見,小師父似乎長高了許多。待到高興勁兒過了,如卿想起來自己這些日子的惆悵心緒,又癟著嘴質問他為何失約。
誰知小師父竟狡猾道:“這哪裡是失約,我不過是多給你點兒時間練習罷了。”
小孩子到底是忘性大的,於是如卿又不計前嫌的跟在小師父的屁股後面瞎轉,練功,捉野兔,打雪仗,聽師父和師兄講經論道。
娘親做的紅豆手串兒她自己戴了一串,還有一串喜滋滋的拿去給小師父。誰知小師父竟然嫌棄紅豆是女孩兒家才戴的玩意兒,拗著性子無論如何也不肯要。兩人你推我讓了半天,一個偏要給,一個偏不要,委實是難解難分。後來如卿靈機一動,將兩個手串兒都拆開,費了半天勁兒又穿成了兩串新的。一串是紅色的相思豆夾了一顆白色的菩提子,一串是白色的菩提子夾了一顆紅色的相思豆。如此他才勉為其難的收下了那串夾著一點紅的菩提子。
這般無憂無慮的日子又過了一兩年,不知何時起小師父上山來的時間越來越少了。而如卿慢慢長大,多少也懵懂的懂得了男女有別,女孩兒家得須矜持一些才好,於是不再像從前那般整日纏著小師父,做他的跟屁蟲了。
在某一回下山後,小師父便沒有再來過,如一陣煙雲般消失得無影無蹤杳無音訊。
如卿還是會時常想起小師父來,只是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嚎啕大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