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 29 章
最終戶部統計出今日上朝的八百餘名官員共報捐贈數額超八十萬兩白銀。
等到戶部統計完後, 沈映讓戶部把他搬過來的那些東西也登記起來,百官連忙齊齊叩首請求皇帝把東西收回,否則真要愧煞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不可。
沈映裝模作樣地表示自己要與眾臣同甘苦, 堅持要捐, 直到眾臣三請皇帝收回成命之後, 沈映才“勉為其難”地答應把東西拿回去。
大臣們要臉, 而沈映只要錢, 既然都出錢了,那沈映也就懶得再和他們虛與委蛇, 真讓他把這麼多銀子寶貝捐出去,他還捨不得呢。
沈映的這招“道德綁架”, 殺了太後和郭九塵一個措手不及, 他們只知道皇帝要自己掏腰包湊軍餉,本打算只要讓大臣拒不配合,皇帝便無計可施,堂堂一國之君總不可能去臣子家搶錢。
但他們沒想到上朝的時候會殺出來一個昌平長公主, 逼得百官不得不主動掏錢, 免得自己被一個弱女子、一群宮女太監給比了過去,那樣的話,他們以後還有何面目立於朝堂之上,豈不是遭天下人的恥笑。
太後聽說了早朝上發生的事後, 氣得在壽安宮裡摔碎了好幾個茶盞。
“一定是有人教他這麼做的!那昌平怎麼會這麼巧,非要在文武百官上朝的時候求見皇帝?還有她說的那些話, 定然也是有人在背後教她!”
郭九塵無奈嘆道:“太後息怒, 老奴也是事後才反應過來此事有蹊蹺,但那時在朝上,大臣們為了顏面紛紛響應捐錢, 老臣也不好再多說什麼,事已至此,再說這些也沒什麼用,不過也叫咱們看出來,有些大臣心裡,其實還是對皇上抱有期望的,捐錢的時候都很是積極。”
太後冷笑,“首鼠兩端的牆頭草,哀家看他們是欠敲打了。”
郭九塵諂媚笑道:“太後放心,老奴知道該怎麼做。”
經過這麼會兒,太後也冷靜了下來,“這次是哀家輕敵,才給了皇帝翻身的機會。”說完停頓了下,眼裡閃過陰冷之色,冷哼道,“不過下次,他就沒那麼走運了。你給哀家仔細查一查,到底是誰在背後幫皇帝出謀劃策,哀家不相信以皇帝的腦子,能想得出來這樣的法子,一定是背後有高人指點!就算掘地三尺,你也要給哀家把那人給揪出來!”
郭九塵行禮道:“老奴謹遵太後懿旨!”
太後不相信從前不學無術的草包沈映突然就換了個腦子,能想出這樣的妙招,以為沈映背後是有鳳雛臥龍之輩暗中輔佐。
可她哪裡想得到,沈映還真就是換了個腦子。
沈映雖沒當過皇帝,但他從小就對歷史感興趣,否則也不會冒著畢業後找不到好工作的風險,大學選了歷史這個專業,他腦子裡,裝的可是上下五千年。
古代皇帝讓大臣捐款籌錢的例子不少,譬如北宋末年,金兵攻佔開封,整個開封城都快給宋欽宗掏空了賠給金人,又比如明朝末年,崇禎皇帝讓大臣捐款打李自成,但大臣們認為崇禎皇帝不值得效忠,哭窮不肯出銀子,直到李自成打進北京,從明朝官員身上搜刮出來的銀子竟有八千萬兩之數!
大應朝還沒到北宋那般面臨亡國的危機那麼嚴重,沈映想讓大臣們掏錢,也不能和宋欽宗一樣直接派兵去大臣百姓們家裡搶錢,但有崇禎皇帝的前車之鑒,他也知道,光靠打感情牌,是不可能打動這些自私自利的大臣,讓他們心甘情願掏錢的。
所以,他才會想到用道德綁架的方法來迫使大臣們掏錢,所幸他的這些臣子還沒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多少殘留了點廉恥心。
永樂宮裡的擺設搬了回去,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才收拾好恢複原狀。
沈映當天晚上便搬回了永樂宮,第二日看完戶部呈上來的奏本,說京中大小官員都已經把捐款繳齊,錢已經收進國庫了。
沈映看著奏本上的數字,不禁嗤之以鼻,“就才湊了八十多萬兩銀子,這些老東西,摳死他們算了!”
謝毓作為翰林院編修今日來給皇帝講經史,聽到皇帝吐槽,忍不住壓低聲音道:“臣聽說,郭大伴六十壽辰在即,光是各州府、藩王送的生辰禮,加起來就有百萬兩白銀之數。”
沈映瞪大眼看著謝毓:“果真?”
謝毓嚴肅地點點頭,“臣有個故交在涑江為官,涑江知府是郭九塵一手提拔,臣那故交被涑江知府指派進京給郭九塵送禮,他跟臣透露,光涑江知府一人,送給郭九塵的禮價值就有十萬兩之數。”
沈映登時氣不打一處來,“豈有此理!”
郭九塵只不過是一個太監,皇家的奴僕而已,過個生日竟然這麼大排場!
一百萬兩白銀啊,這麼多民脂民膏,就這麼進了郭九塵一個閹賊的腰包,想想就不甘心。
沈映眼珠兒一轉,忽然想到什麼,朝謝毓招招手,讓他靠過來小聲問他:“郭九塵的六十大壽在下個月,那從各地進京給他送禮的人應該還沒到齊吧?”
“回皇上,應該是的,有些州府路途遙遠,進京路上可能得費上不少時日。”謝毓不明所以,“皇上為何有此問?”
“朕是在想,要是能有哪夥綠林好漢能把送給郭九塵的生辰禮劫了就好了,倒也算是劫富濟貧,總比掉進郭九塵的荷包裡強。”沈映沒跟謝毓說,他是想到了《水滸傳》裡,吳用、晁蓋智取生辰綱的故事。
謝毓聽完,表情有些驚訝,謝毓飽讀聖賢書,一言一行都是按照標準士大夫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的,所謂的綠林好漢不過就是山賊強盜,謝毓就算再不喜郭九塵,也從沒想過要靠那些山賊強盜對付郭九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