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安易之要回京這件事, 很快就傳遍了。
知道她要回來,不少人都在想, 安北怎麼辦,盡管只是重鎮之一,沒有人守也不行。
守衛邊境是重要的事,問題是,若為一鎮總兵,那就是統領兵權,況且安易之守衛的黑水鎮,有十五萬大軍。
黑水鎮總兵之位空缺,誰不想爭取。
可是安易之好像是回來休假的, 黑水鎮總兵之位暫由陳遠暫代,誰不知道, 陳遠以前是跟在秦玉王身邊的, 不說戰功赫赫, 她能到如今, 全憑軍功。
可以說王上一點兒忙沒幫, 陳遠靠著自己升的官。
這一次, 難道王上一直不幫陳遠的原因, 就是趁現在, 讓人坐上總兵之位?
也不是不可能,看看跟隨陛下還有王上身邊的那些人, 如今個個高官。
有些人就是這樣, 他們看不到對方的功績, 只認為她們是靠虞九舟跟遲晚才能上位的。
當然,如果不是兩人的原因,或許她們不會得到公平地對待, 也不會有那麼多機會,可是她們的功勞都是實打實的。
就說秋來,當初要不是她,一城之地暴發瘟疫,要死上多少人,後來燕北打仗,她也去處理了。
不要小看一個醫者,以秋來的醫術,她以一己之力救了幾十萬人畢竟瘟疫爆發,她能找到解決瘟疫的辦法,就是救人。
陳遠上戰場的機會是遲晚給的,可功勞是人家自己立的,不服?戰場上練練。
至於是否任總兵之位,全是這些人的臆想罷了。
要知道,安易之是回京述職,陳遠是暫代總兵之位,沒有任何一句話說,陳遠代替安易之任黑水鎮總兵。
京城的訊息傳得沸沸揚揚,遲晚只是冷笑,現下大周官場的升遷,雖然不能說是絕對的公平,但是考核很嚴格,功績都是經過輪番查證,升遷的話,是需要吏部,皇城司調查的,要三方覺得沒問題了,才會升遷。
高官還會經過內閣,有異議的話,則會由皇帝決定。
等於說,五品以上的官員,內閣跟吏部有投票權,皇城司有調查權,而皇帝擁有一票否決權,和直接決定權。
但是還好,票數相差大的話,事情就不用麻煩到虞九舟。
陳遠暫代總兵一職這件事,沒有經過吏部內閣的討論,武官的任職是由五軍都督府管的,而遲晚是五軍都督府的老大,又是天下兵馬大元帥。
等於她下令,五軍都督府執行,自己給自己下令唄,武官的任免完全不需要經過內閣。
安易之跟陳遠的事情,遲晚一紙調令就能決定,別的人想說什麼,也不敢說什麼。
而安易之回來這天,已經到了傍晚,以京都的繁華,傍晚的人也不少,眾人盡管認不出來這位多年未歸的平涼侯,但最近的訊息很多人都知道。
在這個時候回來,一身總兵鎧甲的人,也只能是平涼侯安易之了。
眾人的視線跟隨著安易之,街道上的人不少,馬走得比較慢,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安易之。
很快就有人走到她的面前,“平涼侯今日歸來,我家主人在夢華樓設宴。”
夢華二字,便是說這座酒樓如夢中一般華貴,裡面的菜食也是這樣。
安易之冷了冷眸子,她剛入京,算計就紛紛而至,“轉告你家主人,不想招惹本侯,就熄了自己的心思。”
外放武將官員,回京第一件事是求見皇帝,除了見皇帝,不管過程中去見了誰,都是大罪,會引起彈劾的。
對陛下不敬,結黨營私,這兩條就夠了。
所以來人看似是設宴邀請,其實是坑她,要不然不至於連名號都不敢報。
一路上,安易之碰到的有陌生人,也有熟人,相互恭維,或是盛情邀請,這就是她不喜歡京都的原因,從小長在這裡,她瞭解這些人的意思。
這都算好的了,有算計,卻不陰險,比當年的京都不知道好了多少。
終於來到了皇宮,安易之報上身份,直接入宮。
她是外臣,只能在外宮等著皇帝召見,剛剛在街道上她就知道,自己這次回來很惹眼,所以只能乖乖地等著。
沒一會兒,李保走到了她的面前,“平涼侯,跟我來。”
李保是內監,同時管著皇城司的一半人,身居高位多年,除了見到虞九舟跟遲晚,還有三位小殿下能自稱一聲奴婢,對待外人,向來如此。
安易之跟李保是老朋友了,當年多虧李保帶領皇城司司衛拼死救她,她才能保住一命。
“原來是李內監,好久不見,可還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