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說什麼乾元坤澤的事,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把坤澤算在裡面,他們完全沒有想過,要立晨晨。
這樣一來,立嫡長自然只有歸一。
虞承昭,當年這個名字就是為了讓她繼承皇位起的,虞九舟不甘示弱,給晨晨起了虞昭玥,昭玥二字不比承昭二字輕。
不是遲晚跟虞九舟偏心,正是她們不便宜,才這樣起名。
什麼乾元坤澤,都是她們的孩子,從名字開始,就得有一樣的重量才行,至於皇位,她們沒有非要傳給晨晨的意思,也沒有非要給歸一和魚魚的意思。
三姐妹從小到大的感情很好,對自己的愛好很清楚,目標也很明確,她們三人自動就分了工。
晨晨擅政,歸一擅武,魚魚擅理。
晨晨適合做皇帝,歸一適合做大將軍,魚魚則適合做科學家。
三姐妹都做好了選擇,她們身為母親娘親,自然要全力支援。
朝堂上不少人都是那個理論,或許他們其中有人猜出了她們的想法,知道她們想讓晨晨為儲君。
但是他們就是不提,反正歷朝歷代,也沒有把坤澤給提名儲君的,不都是在乾元裡面選嘛,理所應當的,他們只需要支援嫡長就好。
是聰明的做法 ,可他們都忘記了,虞九舟是坤澤,可能他們根本沒有忘記,只是不想讓坤澤繼續為帝罷了。
遲晚唇角揚起一抹冷笑,這些人的小心思太明顯了。
不重要,大周那麼多官員,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跟她們是一條心的,為國為民能辦事就好。
跟她們一條心的呢,則覺得都是她們的孩子,立誰不是立?他們就不摻和了,反正都是主子的孩子。
還好,遲晚早就透過氣了,自有大儒為晨晨辯經。
“立嫡立長,若說嫡長,大殿下才是嫡長。”
可大殿下是坤澤啊!
但這些人又不太敢說,陛下還是坤澤呢,咋了?
正是如此,他們才提都不提晨晨,只要不提,就當沒這回事,直接立歸一為儲君就行了。
這下好了,提都提了,他們又無法反駁這件事,唯一反駁的點就是晨晨是坤澤,坤澤不能為帝。
但凡他們敢說,那他們就敢死。
問題是,死了就能改變結果嗎?不能。
當然,也有不怕死的,不怕死的人有自己的想法,當今陛下是坤澤,可大周現在不好嗎?比聖元一朝好了百倍,千倍。
國強民富,萬國來朝,還有什麼好爭的?
不是沒有不怕死又固執的,可他們站在朝堂之上,固執的就不是坤澤當皇帝,而是他們有自己的堅持,對立儲這件事,他們支援,至於立誰,自有先例。
先例就是,虞九舟是坤澤,坤澤當上皇帝了,還打造出了盛世。
總之,從坤澤這塊辯,恐怕是沒得辯了。
那就還有一條,也是很難辯倒的一條。
“可二殿下是先帝親立皇太孫,如今陛下繼位,皇太孫理應成為儲君。”
“先帝立皇太孫,是為了南下養病,穩定朝局,但先帝知曉,主少國疑,轉立陛下為帝,皇太孫自然不作數。”
“拜了太廟,告了祖宗的,怎麼說不作數就不作數了。”
“那又如何,立了儲君多的是被廢的。”
“皇太孫無錯,為何要廢。”
“可皇太孫只是聖元朝的皇太孫,正統一朝,沒有皇太孫。”
聽著下面的爭執,遲晚挑眉,雖然都是立她的女兒,但你們爭來爭去,有沒有想過當事人不願意?
歸一不願意做皇帝,她想要徵戰,想要航海,擴大版圖,她說,以後大周的土地,大周的海域,都會在她的手裡擴大。
而魚魚,這才多大點兒,遲晚把能教給她的理論,都教了,再多她也不會了,畢竟她是學中醫的,研究藥物還行,讓她成為一名製作武器的科學家,那她只能說,隔行如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