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虞九舟跟遲晚商量著立儲的事情, 無論是歸一還是魚魚,兩人都不想當皇帝, 晨晨是喜歡政務的,也同意做皇帝。
問題在於,該怎麼讓晨晨以坤澤之身成為儲君。
其一,歸一是先皇立下的皇太孫,必有人拿這個說事。
其二,虞九舟以坤澤之身登基,是絕對的權力掌控,武力壓制,殺了許多反對的人, 晨晨想要順利上位,恐也會遭受反對。
盡管兩人心裡已經確定, 儲君會是晨晨, 但有些事情, 還是得放到朝會上議議的。
天家無私事, 但無論是遲晚還是虞九舟, 都不允許外臣來質疑她們的私事, 更不允許指手畫腳。
政事跟私事, 她們分得很清。
立儲是國事, 不是私事,還是要讓滿朝文武知道的, 議論一下也好, 反正最後做決定的還是她們。
早朝。
跟往日一樣, 各部門準備走出來彙報,遲晚跟虞九舟對視了一眼,她馬上接收到了資訊。
“今日彙報先暫停, 有議題。”
聽說有議題,滿朝文武都打起了精神,大朝會基本是彙報,說各部門最近做了什麼事情,政績有什麼,失敗的有什麼,都彙報出來。
大朝會上的彙報,必須真實,否則,一旦查出來,總得有人承擔責任,事情嚴重的話,從上到下,恐怕要換血。
所以不少人都會認真聽,本部的查缺補漏,或有些人,跟外部的一起,聽聽彙報內容有什麼問題,就可以指出來,當朝一集。
多年以來形成的制度,議題卻很少,一個月能出現一次議題,就很不錯了。
基本上有什麼決策,皇帝,王上,還有內閣給出一個方向,下面的人去執行就好。
可若是出現議題,必然是很重要,如祭祀,科舉,一個意義很重要,一個確實很重要。
今天的是什麼?
有些人心裡卻有些猜測,近日不少官員上奏,談立儲之事。
先帝在時,也有人談,只是很少,更多是不敢談,不少皇帝的逆鱗就是立儲,沒有皇帝會承認自己老,要是可以,他們不需要接班人,有的皇帝還把儲君當作競爭者,歷史上能安然繼位的太子,那是少之又少。
到了大周還好,基本是太子太孫繼位的,畢竟有嚴格的制度,立嫡立長。
主要是孩子少,除了太祖的孩子,到了太宗孩子就四個,再往後兩個,到了中期,孩子就一個,沒得選了。
不過,大周從太祖以免皇嗣自相殘殺,立嫡立長,寧願立嫡太孫,都不立庶出。
所以大週一朝立儲基本不會太難選,聖元帝是隻有一個坤澤,弄了三王入京,才爆發了奪嫡。
結果,三王都沒了,還是得陛下繼位。
有大臣明白過來了,有的大臣還在迷糊地想,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嗎?居然要放到大朝會上議。
遲晚的視線從文武百官的臉上掃過,她體驗了一把老師的感覺,老師站在講臺上,下面做什麼都看得一清二楚,包括他們的表情。
見有些人若有所思,有些人還在苦苦思索,她高聲道:“近日有官員頻繁上奏,立儲。”
立儲兩個字一出來,所有的官員都繃直了身體,重頭戲來了,就算再無所事事想摸魚的官員,此刻也豎起耳朵聽著,生怕錯過了什麼。
明確儲君的意義重大,至少能減少內耗,鞏固明確正統地位,保證王朝治理的延續性。
遲晚話音落下,就沒有再說什麼,她在等官員上奏。
“啟稟陛下,大周立國以來,立嫡立長,皇女承昭是嫡是長,可為儲君。”
皇女承昭?名字都叫上了,就是不肯喊一聲二皇女。
按理說,晨晨是坤澤,應封公主,歸一跟魚魚是乾元,該是皇女。
能從公主繼位的,放眼歷史長河中,也就一個虞九舟,然而,不是誰都是虞九舟的。
因此,晨晨為大皇女,歸一為二皇女,魚魚是三皇女。
事實上,很多人稱呼晨晨為大殿下,公主殿下也是殿下,很少有人會稱她一聲大皇女,想要以此來區分。
“二殿下乃嫡長,又是先帝所立太孫,理應為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