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或許有一天皇太後就想通了呢?
而且徐太後能不能想通不重要,只要不借自己的身份,做出一些,或是說出一些話,給虞九舟帶來麻煩就行。
其實她很好奇,為什麼徐太後會是這個表現。
知道自己孩子做皇帝,不是應該很開心嗎?
是接受的教育如此,對坤澤做皇帝有成見,還是覺得皇帝是一個不好的職業,不希望女兒做。
可是虞九舟已經登基了,若是後者,便該讓女兒的阻礙少一點兒才是。
所以她覺得,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對徐太後的傳言遲晚是聽說了些的,本就是按照儲君妃培養的,想法可能在一次一次所謂的“教導”中發生了改變吧。
虞九舟把遲晚的若有所思收入眼底,“心疼我?”
遲晚抬眸,她驚訝地發現,這是虞九舟第一次自稱“我”,不是“孤”也不是“朕”。
她笑了笑,“不是,我只是在想,有些不對勁。”
她當然不會說自己對徐太後的猜測,無論如何,那是對虞九舟重要的人,想歸想,可有些話不適合說出來。
虞九舟挑眉,“你說。”
遲晚這才說出自己的擔憂,“當初南越跟北寧一起派使節團前往,顯然是提前溝通好的,而北寧異動,南越卻靜悄悄的,我在北寧跟南越的暗探查到了一些訊息,並進行了求證,北寧南越還有寶安王,三方是聯合在一起,讓北寧牽扯住我們,南越趁機攻佔南邊,可南越沒有動。”
按照小說內容,南越也派出了二十萬軍隊,這輩子竟然沒有動靜。
她不相信南越沒有跟北寧聯合,到底是為什麼,讓南越放棄了進攻大周的想法呢?
還是說,沒有放棄,只是在伺機而動。
南越……虞九舟當然沒有忽略,上輩子南越也確實派出了大軍來攻,按照時間來算,已經過去了,南越還是靜悄悄的,更讓人心神不安。
特別是寶安王還在南邊,他把南邊弄得一塌糊塗,正是南越千載難逢的機會。
南越會不抓住這次機會嗎?
想到南越,虞九舟心中莫名不安,特別是想到南越王女段錦弦後,她的情緒有些雜亂。
段錦弦回到南越後,直接對南越王說,她此生必定得到遲晚。
這句話在南越不是什麼秘密,肯定能傳到大周這邊來。
虞九舟聽到這樣的言論就很生氣,遲晚可是她的人。
如今又提起南越,她難免會想到這件事。
“你覺得南越什麼時候會動?”虞九舟低聲詢問。
“一個契機。”
遲晚想了想,主要是在回憶劇情,她忽然想到了什麼,“嶺南王年事已高。”
她沒記錯的話,小說嶺南王是個反派,實際上只是她不支援寶安王當皇帝,跟主角作對的人,不就是反派嘛。
來到這個世界後,遲晚瞭解的嶺南王,可不是什麼反派,人家兢兢業業地鎮守嶺南,沒有功勞有苦勞,寶安王上位就要削藩,想要嶺南王的兵權。
當時正好嶺南王病重,寶安王下了一道斥責的聖旨,內容否定了嶺南王一系的勞苦功高,還說她們貪權戀權等,把她們的忠義踩到腳底下,硬生生地把病重的嶺南王氣死了。
嶺南王世女率大軍反了寶安王,最後寶安王聯合南越,把嶺南王大軍給夾擊在一處險道,全軍覆沒。
遲晚記得,寶安王為此許了南越不少好處,這被他視為恥辱,發誓自己給南越的,總有一天會加倍拿回來,因此,他對嶺南王一脈非常狠,誅殺了所有跟嶺南王一脈有關的人。
要不是嶺南王姓虞,怕是他會誅殺嶺南王十族。
但不管是南越攻打大周,還是南越跟寶安王合作,都能說明他們賊心不死。
一時的不懂,定是在等一個機會。
現下就是機會,大周新帝剛登基,境內叛亂還沒有除去,一個皇帝一個偽帝南北對立,要是老嶺南王再離開,嶺南世女能扛起守護嶺南的職責嗎?
虞九舟也想到了這些,“嶺南王世女少時就跟隨嶺南王上戰場,她熟悉嶺南,也深受嶺南將士百姓的愛戴,她定會阻止南越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