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龍軍如今,還能重振嗎?他們太久沒有打過仗了。”
“京營的軍隊就打過仗了嗎?他們不上,難道要京營來?京營只有十萬人呢。”
“哼,說得有理,護龍軍是為了護國而設,無法護國,那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內閣討論得熱火朝天,首輔高正卻一言不發,等眾人說完了,他才開口道:“殿下,護龍軍得出動了,就算不是為了這場戰鬥,事到如今,他們也不該存在,此刻正是解散他們的好機會。”
“護龍軍是一支二十萬的軍隊,他們世代生活在龍城,已經有了自己的圈子,他們之中還有多少人忠於大周,肯為大周打仗,臣以為,護龍軍要出動,但不能全部出動。”
虞九舟這才來了興趣,“高閣老有什麼意見。”
高正起身拱手,“殿下,派出欽差隊伍,重新在龍城招軍,願意報名的,就還是大周軍隊,不願意報名的,等擊退北寧,這些人必須從龍城搬離,朝廷為他們安排各省各地的好田,但絕不能留在龍城。”
建立護龍軍的初衷是好的,可若發展成兵禍就不好了,這些人不堪大用的話,就沒有必要讓他們佔著軍隊的編制。
忠誠可能保持一代兩代,但是三五代之後呢?
大周皇帝都換了多少了,護龍軍的心怕是早都變了。
遲晚不是不相信有這樣的部落,信守一個承諾千年萬年,可龍城裡面的情況是調查過的,還是錦衣衛調查的,所以她有發言權。
裡面的人心確實變了,有一部分人信守著承諾,有一部分人想老老實實地耕地,過自己平淡的小日子,可危險的是另一部分人,有野心的不安分者,並且這個數量不少。
這是遲晚讓錦衣衛調查的結果,而高正今天這麼說,看來是早就知道這個情況了。
這件事,她跟虞九舟也商討過,正如高正說的那樣,目前確實是個好機會。
遲晚看了一眼虞九舟,起身道:“臣以為高閣言之有理,讓想好好過日子的去過日子,還想當兵的,就繼續當兵。”
給龍城的將士跟其家屬一個選擇,有些事情也不能做絕了。
內閣見駙馬出聲支援,就知道這件事長公主殿下肯定是同意的。
以前他們以為駙馬是陛下的人,這兩三個月,駙馬代替長公主處理了那麼多奏摺,很明顯,駙馬其實是長公主殿下的人。
遲晚的目光從眾人的臉上掃過,“諸位覺得,這個欽差選誰合適?”
龍城可不是一個好去處,那裡的將士,加上將士家屬人太多了,部分人都互相認識,處理一個,連帶著根拔出來的可能是一籮筐。
這個欽差不僅能壓得住龍城的將士,還不能強行鎮壓,引起龍城將士的不滿,簡單點兒說就是雙商線上。
智商情商都在才行。
半晌後,高正忽然道:“殿下,駙馬,臣選盧昕。”
盧昕確實是個好選項,她的能力沒話說。
就遲晚給她安排的差事,每一件都完成得很出色。
最終還是虞九舟定奪,“以盧昕為主,武康伯段雲為輔,帶上錦衣衛百人,以及金吾衛千人前往龍城。”
盧昕是文武雙全,能力很強,為人處事也很不錯,如今正任大理寺少卿。
趁此機會剛好可以任兵部侍郎,正四品升正三品,一躍成為大周京城高官了。
京都官員到地方,就算是普通的七八品官,當地的知州知府都得敬著;
京都的三品實權官,別說到地方了,就是在京都,那也是高官。
兵部侍郎,帶上有爵位的禁軍指揮使,這樣的搭配足夠了。
只是京都如何防禦住北寧大軍還沒有議出來。
這些日子的奏摺有幾個議題。
第一個就是北寧大軍入侵,衍生出來的相關事件。
不少人都想趁機處理掉自己的政敵。
第二個是皇太孫移居東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