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二月中旬發生了一件大事, 燕北防線被全面攻破,北寧軍隊正朝京都而來。
調查結果是,信國公帶領部下將士撤退, 並往江寧去了。
怪不得燕北防線如此脆弱,敢情他們早就想著離開, 根本沒有盡力。
先是安易之出事,他的人分佈在各個城鎮, 沒有主將的情況下,他們只能聽從之前主將的安排,守衛城鎮。
可是看著信國公部逃走, 北寧大軍長驅直入, 他們心裡也著急。
北寧大軍人數太多,他們又沒有主將指揮,擅自行動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就在他們著急的時候,長公主令傳來,讓他們靜觀其變,守衛好現在所在的城鎮就好。
安易之正在康複,很快就會回到軍隊,重新整合軍隊, 到時候再反擊。
同時,虞九舟召開了內閣會議。
她的身體恢複得不錯, 一個月過去了, 恢複得跟正常時候沒什麼區別。
但是對身體本裡的消耗,還需要一點一點地補回來。
遲晚準備的營養餐, 以及她每天的推拿按摩輸送內力,隔一個週期紮一次針,要不了多久, 虞九舟的身體就能恢複到跟以前一樣。
等虞九舟的內力修煉到小成,那身體素質只會更強。
現下內閣開會,處理奏摺什麼的,都是可以的。
但遲晚經過這段時間的鍛煉,在這些事務上也很熟練,兩個人一起做這些事情,就容易了許多,不會整天都耗在公事上。
怪不得人家說勤政的皇帝短命,每天這麼多事情,消耗心神體力,長命才怪了呢。
人家會享受的皇帝,活得又久又長。
遲晚也是內閣的一員,她的位置就在虞九舟的左手邊。
內閣的成員來得很齊,不是閣老,但有資格在內閣旁聽的成員也有不少。
虞九舟監國以來,為了分化內閣的權力,弄了不少心腹進來旁聽,他們隨時都有可能接替內閣閣老的位置。
內閣的成立是為了分化相權,把丞相一個人的權力,分到內閣幾個人的身上。
但遇到強勢的首輔,手裡的權力跟相權也沒區別了。
張居正說過一句話:他非輔,而是攝也。
攝政跟輔政的區別大了去了,攝政是可以直接代替皇帝做決定的。
首輔權力大的時候,也是能做到越過皇帝做國家的主的。
內閣一開始的存在還是做到了這點的,隨著文官的權力逐漸增長,皇帝有種控制不住的趨勢,於是秘書監就成立了,用內監制衡內閣。
但若是秘書監跟內閣首輔聯合起來了呢?那皇帝就能被當傻子糊弄。
一個王朝的開端,前期勳貴武將勢大,為了控制這些武將,難免要讓文官上位。
武將勢大,是有可能顛覆國本的,宋有杯酒釋兵權,明有老朱屠殺武官。
但是等到文官地位提升,權力失衡,黨爭加劇,決策保守,最重要的是軍事方面,打不過別人,還要聽一群人紙上談兵。
就比如現在,內閣的幾位,就信國公逃離,北寧大軍直朝京都而來。
他們開始發表了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
“殿下,臣以為,此等危急關頭,應該出動護龍軍。”
“沒有兵符以及聖旨,護龍軍不會出動的。”
“國都危矣,山河破碎,百姓受苦,京都面臨如此大的危險時,就是護龍軍出動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