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國都九遷,都是為了避開戰禍。
哦,還有一個李治,他雖未明確遷都洛陽,實際上已經把中樞移到了那裡,為的就是擺脫貞觀老臣,特別是他舅舅,關隴集團的束縛。
李治是為了自己能當家做主,所以才把中樞移到洛陽的。
朱棣也不是為了避開戰禍,他是因為自己的根基在北邊,可以鞏固統治,還有防禦邊患,做到真正的天子守國門,也是想打造“龍興之地”,證明自己的繼位正統。
聖元帝自然不可能跟這兩位比,他是為了什麼?該不會是因為燕北的戰亂吧?
先不說北寧還沒有突破燕北防線,就算突破了,還有護龍軍,還有京營,等於戰爭剛開始,主帥跑了。
皇帝要遷都,率先逃跑,那讓天下百姓怎麼想,簡直是荒唐。
遲晚看到聖元帝的第一面就知道,他命不久矣。
臉上多出了許多的老人斑,明明挺胖的一個人,臉上的肉卻贅下了,整個人都透出一種死態。
現在是一月,按照時間線,聖元帝就剩下了兩個月的時間可活。
一如往常,聖元帝先是打壓了她一番,又給了一些獎賞。
給一棍子再給一顆糖果,以為這樣人家就能全心地為她效忠。
跟虞九舟相處了這麼久,她對禦下也有了自己的一套見解,規則之內需有溫情,不能冷冰冰地按照規則來,也不能脫離規則之外,這是一個度,身為一個上位者,需要做到這些,才能讓對方死心塌地,當然了,那種反骨仔除外。
就在遲晚以為要告辭的時候,聖元帝突然說了一句,“朕要遷都江寧,你如何看。”
要遷都南方啊,相比於聖京,江寧確實是一個好去處,距離東海算不上太遠。
但有徐家在,倭寇肯定打不了進來,在海域附近囂張點兒,想進入江寧,倭寇還沒有這個實力。
只是江寧跟東海的距離,徐國公想要過去,快馬加鞭一天一夜就能到,這個距離聖元帝都肯去,看來是鐵了心要遷都了。
聖元帝可太討厭徐國公了,為此不惜靠近徐國公,甚至是依靠徐國公,只能說明他怕了。
他是真以為北寧能打進來,肯定有人在皇帝面前說了什麼。
遲晚故作驚訝,“遷都?”
她假裝緩了好一會兒,這才道:“遷都是重中之重,還請陛下三思。”
“你不同意?”聖元帝的眼睛冷了下來。
這不是同意不同意的事情,遷都不是說決定就決定的。
如今國庫空虛,皇帝勳貴大臣甚至有軍隊南遷,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戶部現在肯定承擔不起。
先不說銀錢的事情,南遷這件事,會給北方戰鬥的將士心裡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皇帝都走了,他們在為誰賣命,這場仗還有打的必要嗎?
軍隊百姓都會恐慌,恐慌之下會做出什麼事情?這些皇帝想都不想。
軍隊無心保衛家國,很有可能造成投降,逃兵的情況,這些逃兵會變成兵痞,轉過來搶奪自家人,也有可能佔山為王,成為一地的禍害,總之,信仰崩碎的將士,會掉轉矛頭對準自己人。
都不是無心打仗的事情了,那是會為禍一方的。
還有百姓,他們開始逃難,逃難過程中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搶奪,殺人,賣子賣女等,甚至是易子而食,自己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於是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換一下,自己吃別人的,人家吃自己的。
百姓的死活,根本不在聖元帝考慮範圍中。
遲晚想了很多,若不能改變聖元帝的主意,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如果陛下已經決定,臣等自然遵從。”
她連勸阻都沒有,對聖元帝這種人,勸阻是沒用的。
聖元帝打量著她,“你先回去吧。”
他沒有多說,但遲晚能看明白他的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