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摺就有5張。
這年代有存摺的家庭還是非常稀有的,如今一個縣級支行的客戶,大概也就一千多戶,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單位客戶,個人客戶極少。
想想也是,普通人家一分錢都恨不得掰成兩半花,一年到頭的,工人月光,農民壓根兒就沒錢,又哪兒來的錢去存銀行。
這年代也不光是有存錢的存摺,針對農民的還有糧食存摺,是國家鼓勵農民存糧,避免遇到天才人禍的時候沒糧餓死。
存糧沒有利息,存多少用的時候就取多少,但在豐省農村這邊,基本推廣不開,因為有餘糧的人家極少,絕大多數普通農民,還要拿出一多半的細糧換成粗糧搭著,才勉強夠吃,哪裡還有多餘的糧食去存。
眼前這5張存摺,有一張就是糧票存摺,沈南星翻開仔細看,是存了200斤小麥。
其他幾張都是存的錢。
有一張是東南某省某地農村信用社的定期存摺,其實就是一張紙,寫著某年某月某 日存入1000元整,什麼時候到期,全都是手寫的,簽字蓋章,背面是寫著注意事項,存摺不記名不掛失,要妥善保管之類的話,也就是說,這存摺丟了,錢就丟了。
還有一張是中夏國人民銀行,豐省分行豐州市支行的存摺,這個是活期存摺,其實也是一張紙對折起來,外面是封面,上頭還印著領導人語錄,翻開裡面,只有存入、支出、結餘三項,也全都是手寫加蓋章。
這個裡面存取的筆數就比較多,存入有3050的,也有100200的,最高一筆是800,還有多筆取出,取出數額都比較固定,一般都是100,也有好幾筆。
最後一筆取出的時間是前年6月份,最後一筆存入的時間則是前年11月份,大概就是談禮昏迷被送去醫院的時間。
這張存摺上總還有1280塊。
這張存摺有戶名和戶號,上面寫了憑印鑒存取。
沈南星在盒子裡翻了翻,裡面果然有一個小小的私章。
另外兩張存摺,都是本地的南明縣農村信用社。
應該是談禮他爸,也就是談老太的親兒子談中山給寄過來的錢,談老太順手就給存進了信用社,她一個小老太太,著實花不了多少錢。
本地信用社的存摺,跟人家省銀行的不一樣,每次存錢都給一張,那也太多了,就每次拿舊的過去,加上又要存的錢,給換一張新的,好保管。
但一張存摺上錢太多也嚇人,就分了兩張。
再往下翻,還有幾張彙款單,這些都是沒取的彙款,沈南星仔細看了看,這應該就是部隊上每月給談禮寄過來的津貼。
一個月竟然有120塊,好幾張呢。
而這箱子裡的存摺、彙款單上所有錢加起來,居然過萬了!
1978年的過萬啊!
鉅款中的鉅款。
這還不算盒子裡那些零散現金、糧票。
沈南星又把零錢給點了點,好麼,也有兩三百塊呢。
真有錢。
上輩子銀行賬戶的零都數不完的沈南星,此刻也被這筆鉅款給砸暈了。
不過,上輩子嫁過來的時候,談老太也給她零花錢,卻沒提起過這個箱子。
後來她考上大學要走的時候,談老太給了她三百塊錢和不少的糧票。
叄佰也是鉅款了,足夠她上大學幾年用。
她也從來不知道,談家居然有錢到這個份兒上。
那這輩子,是哪裡不同,談老太竟然把家底都交給她了?
至於說談老太怕不怕她揮霍。
呵呵,在這年代,你想揮霍,也得有票,你就是去黑市倒票,也沒那麼大的量給你,就是給了你,回頭立馬就能被公安帶走調查。
再說了,即便是你有錢有票,你能買啥?
房子?沒得賣。
車子?也沒得賣給你私人的。
吃的喝的用的,就那些有限的種類,撐死你也花不了多少錢。
沈南星不由得吐槽,這小老太真是猴精。塞給她這麼多錢,是要把她給栓得死死的啊。
沈南星把東西都給重新整理放好,想了想又拿了些錢票,她得去縣城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