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家老二談家明,對外說自己談的有物件,只等著大哥結婚他就也結婚。
老三是跟著大伯這邊堂兄弟一起序齒的談三禮,結沒結婚的他的婚事都輪不到這邊插手,何況他和沈南星陰差陽錯的結婚,倒成了兄弟中最先結婚的。
老四談家海在縣供銷社上班,是辦事員,村裡的媒人輕易不敢給他說親,不般配。
老四談家耀和老五談家悅是龍鳳胎,倆人都才16歲,不到年紀。
顯然,娟子娘過來還是因為談家勝那一波三十折的婚事。
談家勝跟他爹談中祥一樣,老實木訥,身強體壯一把子力氣,幹活真是一把好手。
但就是人太木了,又死腦筋,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聽他爹孃的話,也聽他奶他兄弟的話,孝順的很,在外頭下苦力掙一毛錢回來都得交給他娘。
人再憨厚不過,村上甭管是誰要幫忙,只要他有空就給搭把手,給別人幹活也不惜力氣,實實在在的好人。
村上誰都說他老實能幹,可誰都不願意把閨女嫁給這樣的老實人。
先前娟子娘就給介紹了一個,他娘給他塞了兩塊錢,讓他跟姑娘一起去趕集。
這年代相親就是這樣,沒成之前不會去對方家裡或者村裡,不然成了還好,不成就鬧得人盡皆知,名聲不好。
一般都是要讓男女雙方互相認識一下,都會選擇讓他們一起去趕集,集上人多,人來人往的倆人走近一點說話也不惹眼,倆人可以一起逛逛集市說說話,合得來就可以讓女方上門,去男方家裡看家。
這個看家,其實就是讓女方去看看男方的家庭情況,有沒有房子啊,夠不夠住,家庭條件怎麼樣等等。
而談家勝總共相看了3個姑娘,卻一個都沒進行到看家這一步,往往是一起逛個集,回頭女方就跟媒人說不願意。
真能給欒秋霞急死,就追問兒子談家勝到底怎麼回事。
給他帶錢去跟姑娘趕集,就是叫他給姑娘買東西的。
吃的玩的,或者是有縣裡下來放電影就看場電影,那可是五六年前的兩塊錢,在農村集市上還是很有購買力的。
第一次,談家勝帶兩塊錢出去,回來的時候交給他孃的還是兩塊錢。
一問才知道,他沒給人家姑娘花一分,人家姑娘買個糖餅吃,還是自己掏的錢,人姑娘買了倆,要給他一個吃,他也不要。
問他為什麼呢?
回答說他不給別人花錢,也不花別人的錢。
媒人娟子娘都急死了,怎麼就是給別人花錢呢,那姑娘可是說給他的媳婦,結婚了就是一家人。
談家勝說:還不是呢,等是了再給她花錢。
娟子娘整個無語,這難道是憨厚到極致的精明?
欒秋霞也是一臉懵,她發誓他真沒教兒子這麼摳。
第二次的時候,專門跟他說,帶了錢過去就是讓他給人家姑娘買東西的,人家姑娘要啥,就給人家買,不能小氣。
結果呢?
正巧碰上放電影,可難得了,人家姑娘就說要看電影,讓談家勝去買一袋友誼瓜子,一邊嗑瓜子一邊看電影。
姑娘自己買好票等談家勝,可等來的是談家勝手裡抱著倆葵花盤。
這年代高檔的瓜子有供銷社裡賣的,包裝好的外地運進來的友誼瓜子,一斤幾毛不等。
但最常見的還是集市上農家自己炒的瓜子,裝在蛇皮袋裡,就用一個小小的白茶碗舀,前些年是一碗兩分錢,小孩子解饞買一碗就夠,大人看電影吃的話,買上幾碗或者是稱一斤,用紙包好也就夠了,便宜的很。
這姑娘家條件可以,媒人想來也提過談家條件不錯,所以這姑娘的意思是買供銷社的瓜子,幹淨衛生顆粒飽滿,味道也好,不像自家炒的那種有不少幹癟的、蟲咬的,還有沙子,有的還混合著蛇皮袋上殘留的化肥味,味道也太鹹。
可誰能想到談家勝他連兩分錢一碗的炒瓜子也捨不得買,就買了倆葵花盤!
談家勝自己還不覺得有什麼不對,這一樣是瓜子,姑娘又沒給他指定要買供銷社的瓜子。
他還怕人家姑娘一個不夠吃,給買倆!挑得最大最漂亮的倆葵花盤,兩分錢一個呢!真沒小氣!
人姑娘穿著新衣裳來相看,去看場電影要吃瓜子,還得抱著個大大的葵花盤一個一個摳生瓜子吃?
那這談家到底是窮呢還是摳呢,又或者是又窮又摳?
反正不管咋地,這人就不能嫁,雖然這人濃眉大眼國字臉,長得跟電影上的人一樣,怪好看的,要不然也不會看一眼照片就願意來相親。
這就又吹了。
娟子娘給說第三個的時候,各方面條件放得都很低,對女方也沒任何要求,就是正常農家姑娘就行,家庭條件差也沒關系,人品好勤快能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