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賬本 大魏的海軍建設速度遠遠……
大魏的海軍建設速度遠遠比陸軍要艱難的多, 最主要的就是船隻?數量不?足。
即使隱隱約約知?道船舶未來的發展方?向會是蒸汽機與?鋼鐵,但是飯要一口口的吃,在技術的瓶頸未曾突破之前, 還是要老老實實在木製帆船這條路一路狂奔。
相比製作更多更大的帆船,更多的資金往往都是投入到了研發階段, 然後將其他商船或者是紅旗幫以及永明城的舊船改建,加固,開槽炮口。
好在火器方?面大魏暫時領先,加上紅旗幫的全面倒戈,因此海面上,尤其是華夏的海面上,目前只?有一個聲音。
福船雖然在行駛速度上有所減弱, 但是也正是因為他寬敞的位置和麵積,因此在同時代?的西方?帆船連清水都喝不?上,在漫長的旅程中甚至不?少患壞血病而?死的情況下,同時代?的華夏福船不?僅能養殖牲畜,還能種菜發豆芽。
在生活保障方?面算是目前全球頂尖了。
鄭森坐在船艙之中,拿著一本?最新版的寰球海志細看,這是陳漁船隊下南洋交涉後根據南洋所蒐集到的情報重新整合而?成的。
海軍學院的新畢業的學員一畢業就被?送到了日本?戰場,說是戰場, 實際烈度並不?高,更多的還是防守關隘要道趁機偷襲。
鄭森從小在日本?長大, 一口日本?貴族才會的口音, 導致他輕易就能混進日本?本?島,冒充江戶的貴族刺探情報,挑撥當地大名之間的關系,數次立下大功後, 他和幾?位同學被?破格允許這次與?宋時的船隊一同下南洋。
不?過他們並沒有第一時間南下,而?是先實驗了永明城和大琉球新開發的人力帆船在逆風下航行的效果,隨後在大琉球和瓊州適應了兩個月熱帶天氣後,才隨著季風,一同南下。
大琉球的的變化可?以說一日三變,雖然鄭森前些年的時候也來過大琉球,但是到了雙港後還是震撼不?已。
原本?的荒山廢地,滿山的土人與?流民,如今卻“田園萬傾,沃野千裡。”而?城中的公告欄上還貼著公告,今年剛好是大琉球免稅期滿的第一年,僅僅是雙港的賦稅就能收到數十萬。關於賦稅的利用也寫的清清楚楚,除了上繳朝廷的,大多的賦稅都已經被?規劃好用來興修水利和官道。
到了瓊州,才能明白什?麼叫植物天堂,瓊州雖然開發程度並不?高,但是由於地處熱帶,因此成為了植物茂密繁衍的地方?,不?少的良種培育和雜交都在這裡,尤其是對付瘧疾目前最有效的金雞納樹就只?能在海南和雲南地區種植。
因此,宋時在出發前不?得不?來補充一下物資。
農學院的主要試驗區也就在這裡,安南的占城稻雜交適應區也在這邊。
鄭森在島上看到的農學院學子比在京師農學院本?院一年都要多。
原本?的京師勳貴,到了這帝國的邊域,面對著大半原始的場面,縱使手中有錢也花不?出去,看到過來的海軍學院的同學,一個個目光泛紅,只?恨自己當初選錯了學院。
宋時還臨時在瓊州加考了一場植物考試,將其中表現優異的一同帶去南洋。
同學們對於下南洋還是有著十分的新鮮感與?敬畏,但是鄭森從小在日本?長大,還未成年就隨著海賊之王的父親鄭一官歸魏,後入京師上學,也算是見多識廣。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雖然現在的鄭森還遠遠沒有另一條時間線中被?傳教士金提尼所形容的:整個華夏沿海地區的海上統治者和主人!
東方?的海上之王,西方?殖民者不?可?戰勝的對手。
卻已經顯示出對于海洋的親和與?自信,在對帆船和火器的改造以及海面戰術安排上顯示出了超人的理解天賦。
宋時並不?願意看到他成為那個強大的孤立者,孤身帶領沿海的百姓與?海商和整個被?異族統治的內陸抵抗。
鄭氏在海洋上一時的成功只?是曇花一現的偶爾,而?宋時要的是必然。
他如今,也必然不?會成為孤立者。
“三寶太監下西洋時,南洋還是屬於大魏的領域,而?如今不?過百年,南洋諸島居然已經盡是西洋人所設立的商業驛站,我們大魏的勢力分佈之地居然萎靡至此?”鄭森看著手上的資料顯然並不?滿意。
大魏已經遠離南洋太久,那些零散的華人在沒有祖國的支援下,即使在南洋各島擁有一定的地位,也無法和那些拿著堅船利炮的西洋人抗衡。
至於曾經被?三寶太監在蘇門答臘買下的港口馬六甲附近),更是早已被?遠渡重洋的荷蘭人侵佔。
而這份只對海軍內部公開的寰球海志上,除了風土人情與?南洋現狀外?,更多的是密密麻麻的寫著一場場被?記錄的,或者是被遺忘的屠華活動。
自從美洲墨西哥和秘魯的白銀落入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手中,第一艘載滿白銀的西洋大帆船到達馬尼拉換成了華夏的生絲與?瓷器後。
全球的白銀如同流水一樣湧入了華夏,華夏價美物廉且獨一無二的商品引發了全世界的商人雲集於此。
而?不?管多少的白銀湧入,帝國都如同海綿一樣將其瞬間吸收,僅1631年經呂宋輸往澳門的白銀就有一千四百萬兩,其鑄成了大魏皇室與海商的強盛與?富足。
同時也引來了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