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移民政策 三更
江南地區的穩定關乎著大魏一半的稅收, 他們雖然不至於起兵造反,但是利用當地的本土優勢,進行負隅頑抗還是輕而易舉的。
因此宋時自然不會掉以?輕心, 前世那些用慣的媒體套路一套一套的往這些江南士紳身上招呼。
比如標題黨,連載小說, 釣魚啊,反轉啊,以?及在報紙上設定的有獎問答填空。
不過最簡單最管用的,還是推行簡體字。
簡體字的說法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所謂的簡體大多都是行書的簡化書寫方式,從古至今漢字一直都在進行簡化,能大大降低百姓的學習門坎。
對此文人之間的意?見自然是沸反盈天, 不過宋時也沒?有在意?,官方的文書還是用的繁體,但是和百姓生活貼近的通告大多采用簡體,尤其是皇城日報和大魏軍報。
反正這玩意?也不是給?那些文人用的,繁體字有一定的美學在,就留給?文人去研究儲存吧。
茴字的四種寫法,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實在沒?有必要。
推行了簡體字以?後,民間的識字率一下大幅度提升了, 尤其是在北方的歸化城和西南山區。
不過宋時倒沒?有直接推廣白話?文,步子邁的太?大容易出問題, 只是推動?了說書先生這個行業曲線宣傳。
一整套的組合拳打下來, 那些文人的報紙不斷的開始銷量萎縮,而同時皇城日報的江南版,開始在江南地區風行,影響力越來越深。
其中推廣阿拉伯數字反而並不順利, 因為江南地區早有蘇州草碼,這種草碼在大魏早已經有了深厚的百姓基礎,即使是一些目不識丁的碼頭?工人也能認全。
而這些草碼相比阿拉伯數字無疑增加了數倍的書寫量。
隨著宋時對於吏員必須精通算術,否則要送去礦區體驗生活的政策,越來越多的吏員們將?隨身的物品從文雅的摺扇改用成了算盤。
算盤無疑是先進的一種計算工具,但是某些時刻也會成為桎梏華夏數學體系成長的障礙。
宋時想要推行阿拉伯數字不僅僅因為它的簡潔,也不是因為後世被廣泛的運用,想要隨波逐流。
而是因為宋時需要大力發展華夏的數學體系,因為不管算盤多麼先進,哪怕是當年大佬們做核彈的時候也能派上用場,但是算盤無論如何也無法保留運算的過程。
華夏的數學通常都是由實在的例子所構建的,比如最基礎的雞兔同籠,和割圓術。
長此以?往,華夏人民就會下意?識的認為世界的道理都蘊含在自然規整和諧的秩序之中,無法超脫自然。
但是數學這個東西,它偏偏是一種由實轉虛的抽象存在,越是往後,越是抽象,偏偏還越發的重?要。
華夏的數學有很強的實用性,但是因為無法儲存運算的過程,也缺乏簡潔有效的表達方式,而讓很多東西無法被量化,只能依靠師徒間的口口相傳,其中的理解誤差和表達失誤,從而失去了傳播的機會。
而一行簡單的阿拉伯數字卻能打破這樣的桎梏。
時間的奇妙之處莫過於此,就像開罐頭?的器具往往要晚於罐頭?的發明時間。
最簡單的炮兵培訓,隨著各地的鐵礦被開採,鋼鐵廠的標準化建立,大魏的大炮鑄造數量早就提升上來了,但是制約火炮的精度和火力打擊能力的往往不是火炮,而是炮兵數量。
因為炮擊是一個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和校準的工作,並不是隨便?來個人就能用。炮擊引數,需要一個炮兵進行大量的運算和測估,但是如果用阿拉伯數字,就能將?運算的過程全部記錄下來,形成公式,這樣炮兵的準入門檻就能被大幅度的降低。
因此,宋時以?高額賞金在報紙上增加了數獨填空,吸引對算術感興趣的百姓投入學習。
同時也全面推行了阿拉伯數字。
順手解決完輿論問題,宋時才?開始處理之前一直被影響的移民問題。
推動?移民,是宋時準備了數年的政策,甚至可以?說是她在永明城紮根時就在思考的問題。
因為工業化就是會提升勞動?生産率,淘汰老舊的生産模式,而原本依附在原本生産路線的百姓就會失去生計。
紡織業、農業和基建,包含了衣食住行,都是能大量容納百姓的行業,尤其是農業,是百姓賴以?生存的基礎。
但是高效的工業模式就是會減少?工作崗位,而江南地區的人口又?實在是太?多了。
想要重?土難遷的百姓拋棄原本的生活方式,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模式無疑是一場豪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