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已經在山東和京城附近開始安置生産造化散的藥廠了,畢竟造化散事關重?大,除了身邊的人,別人她也信不過。
雖然現在造化散還不可能供應全國,但是供應全軍也夠用?了,等新的軍醫培養出來,新的藥廠也建好了。
她看著低頭看資料的眾人,輕聲道:“沒有什麼不可能?,魏大夫有一點說的對,醫術博大精深,或許很多人窮其一生也無法成為?一代名醫,但是世?間疑難雜症雖多?,更?多?的卻還?是風寒瘡病,傷寒時疫,跌打損傷之類的常見病……”
“這些常見病自然有成品藥,常見方,掌握了這些常見病的應對方式,自然也能?為?百姓盡一份力,世?間萬千百姓,如今能?去的了醫館,開的起藥的,十?不存一,但是他們也是我們大魏的百姓!我作為朝中官員,以萬民之稅賦供養,自然要為百姓盡一份心!”
“不過既然是學堂教學,加不加入,自然是以自願為?主,並不強求。”
聽到?並不強制後?,眾人齊齊鬆了一口氣。
宋時沒有理會?他們各異的神色,作為?一群古人,尤其是面對自己吃飯的家夥變成教學,自然是有所抵觸的。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如果沒有足夠的保障,就直接讓人家把自己的看家本事教出來,確實有些過分。
不過宋時也沒有強迫他們的意思?,他們可以自由選擇。
也是現在剛抄了一波家,宋時手裡剛好還?富著?,不介意在醫療上加大一點輸出,先把框架搭起來。
沒想?到?宋時剛說完,就有一個人站了出來:“在願意加入醫學堂和官家醫院!大人所寫《防疫四論》微言大義,又毫不藏私,以仁心妙術救百姓於水火,志向更?是高遠,此?是蒼生之幸也!如蒙不棄,在下俞嘉言雖然醫術不精,也願加入,若一身微薄醫術能?開枝散葉為?百姓所用?,也算求仁得仁。”
宋時抬頭,卻看到?那人居然是在南京城中小有名氣的俞嘉言,他醫術精湛,為?人一向脾氣耿直,從?不給人好臉色,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年近四十?了還?只?是守著?一個小醫館。
但是也正是他,在藥材不足的情況下,改良了三消飲、升降散和達原飲的配方,減少了貴重?藥材的消耗,讓更?多?的百姓惶惶不安之際也能?喝上一碗防疫的藥湯。
宋時看著?眼前的俞嘉言,心中歡喜,雖然他的名字有些小眾,不如寫出《本草綱目》的李時珍一般流名千古,但是宋時卻恰好在後?世?聽說過他的名字。
因為?疫情的時候,她看過一個講述古代防疫的科普,裡面正好提到?了俞嘉言。
另一條時間線中,俞嘉言原本是個儒生,屢試不中,後?棄儒從?醫,在大魏滅亡後?遁入空門,潛心學習醫術,終得開宗立派,寫下《醫門法律》,設“六法八律“確立中醫診療規範與倫理體系。
其中對於醫案的規範已與後?世?無異,每治一病必詳錄醫案,不僅包括望聞問切,同時記載天時、地理。除了病症本身的表現,也包括致病的原因,病情的發展變化,用?藥的記錄,甚至藥效作用?的時間。
《醫門法律》後?成為?代清太醫署必修教材,甚至傳至日本,促成漢方醫學“古方派“革新。
其中俞嘉言對於疫病早有研究,不僅率先提出了“衛氣營血“辨證雛形,還?在《尚論篇》中明確區分傷寒與溫病治療差異。這在門戶之見尤為?嚴重?的中醫領域引起了軒然大波。
當然後?來證明,俞嘉言說的就是對的。
別的不說,起碼俞嘉言的人品和醫術是經過了歷史的考驗的。
畢竟後?世?大魏滅亡後?,不少的儒生為?了不做代清之臣,紛紛棄儒從?醫,直接將醫術這條賽道也捲上天,不過同時也將學閥之間的門第之見也一同帶入了中醫領域。
而在這樣的風氣與環境中,俞嘉言還?能?公開反駁當時醫界濫用?溫補之弊,其勇氣和心志可見一斑。
俞嘉言原本就對於疫病極有研究興趣,在看到?了宋時的《防疫四論》後?,整個人的思?路一下就開啟了,頗有相見恨晚之感,更?不用?說防疫的全過程和療效歷歷在目,再加上顯微鏡中那遊走的微末小蟲,更?是由不得人不服。
等到?看完宋時所寫的醫學堂規劃報告後?,只?感覺一股熱血湧上心頭,恨不得立刻就讓其中所寫現於世?間。
他雖然棄儒從?醫,但是原本儒家所學的兼濟天下依舊留存於心,宋時的報告讓他看到?了另一條堂堂大道。
“如果宋大人真的要在全國的各縣設立醫學堂,福澤萬民,在下願意捐出自身經營的醫館!為?百姓奉獻綿薄之力,還?請宋大人不要推辭!”俞嘉言一臉誠懇,一字一頓,然後?深深的對著?宋時鞠了一躬。
完全沒有顧及旁邊幾個開醫館同僚的黑臉。
宋時的行為?可是在公然宣稱要搶醫館的飯碗,一旦官家的醫院落地,就算不說那造化散貴的嚇人的價格,就其他藥材的成本價格,誰還?會?來他們的醫館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