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醫學堂下修文) 魏書懷原本已經做好……
魏書懷原本已經做好了對方勃然大怒的打算, 卻沒想?到?對方卻問了一個讓他意想?不到?的問題。
他猶豫了一下,還?是據實回道:“防疫營的軍醫,雖然於醫理上不甚變通, 但是按症開藥,還?算不錯, 不過主要還?是因為?軍營之中的藥物以成藥居多?,尤其……尤其是造化散……這藥確實堪稱神藥。”
“如果我說,這一批軍醫,僅僅只?學了半年呢?他們也是三個月出師的,從?京師到?江南這四個月才是實踐。”
宋時隨手招了個身著?白衫的軍醫,讓對方講訴了一下自己是如何從?一介流民在李氏開的醫館中學習並透過考核的。
還?在永明城的時候,李氏已經在嘗試培養醫護人員了, 到?了大琉球後?,她也沒停下,無相散出世?後?,她在大琉球的地位就越發的高了,不少人慕名而來學醫。
只?是護理還?好,醫生卻是真的需要識字才行,大琉球收留的難民少有識字的,即使?有, 也有更?重?要的崗位搶過去了,掃盲也沒能?跟上宋時用?人的速度, 因此?李氏培養的軍醫並不算多?, 不少還?是永明城的老人。
也正是如此?,宋時才把主意打到?了文風昌盛的江南。
都別死命卷科舉了,除了科舉入仕也可以試試別的路。
魏書懷瞪大了眼睛,連連後?退道:“這不可能?!”
宋時的話, 差點讓魏書懷道心崩塌,如果培訓三個月就能?比上一位苦學數十?載的庸醫,那麼他們這麼多?年苦心鑽研的醫術都被襯託的像個笑話。
宋時沒有在意,只?是讓人將一疊簡化版醫學堂建設指導報告,分發給眾人。
裡面宋時提出了醫學院的規劃,比如醫師、醫生、護士的分級標準以及考核標準,每一個加入醫學院的大夫都要經過考核評級,來確認醫術水平、專長。
又比如,宋時將建立統一的官方醫院,統一調配物資藥材,根據病情和藥方區分,僅收取成本價加十?之一二的運輸和管理費用?,不過養生滋補類的藥材除外。醫生也由官家發薪,按照評級發放,從?白銀一兩到?二十?兩不等,根據看病人數還?有獎金。目前只?是選定南京城為?第一個點,後?期會?由點及面,擴散到?大魏全境。
再比如,如同培養儒生舉子一樣,開辦醫學堂,一月一考,由簡入難,逐漸提高所有學生的醫療水平,短則三月,長達一年,就能?培養數以萬計的醫學生,再將大量的學成的弟子分派到?各地的官家醫院駐守、輪換,治療百姓。
要知道當年一窮二白的新時代,就是靠著?赤腳醫生手中的幾味藥硬生生將新時代的死亡率降了下去。直到?後?來科技發展,醫術進步後?,赤腳醫生才退出了歷史舞臺。
但是已經足以說明赤腳醫生的政策是有用?的,在缺醫少藥的古代,所謂的藥物副作用?已經不是百姓能?考慮的東西的,更?重?要的是有沒有的問題。
很多?的病症如果能?在最初開始的時候就得到?救助,那麼根本不會?發展到?後?來無藥可醫的局面。
宋時的規劃報告書是參考了早期的赤腳醫生政策,並結合了古代環境的改良版,但是核心還?是不變的,那就是讓更?多?的人獲得醫療救助。
現代醫院成立的初衷本身就是建立面對群眾的基礎醫療體系,其實不需要多?好的醫術,更?重?要的其實是正確的衛生觀念和一定的醫療輔助,加上適量的藥物,就可以大大提高百姓的生存率。
雖然現在的官方醫院如果鋪開來,就是一個無底洞,但是如果不這樣補貼,那麼那些一窮二白的百姓根本就看不起病。
現在會?醫術的人還?不夠多?,還?需要培養才能?真的有赤腳醫生下鄉的盛況。
但是不管有多?麼難,第一步也必須邁開腿去走。
這不是施捨,是投資。
節流永遠不應該用?在教育和醫療上,只?有開源,往外求索才是真正的生路。
教育和醫療才是一個民族能?強健起來的根本。
縱然你天才一世?,得個風寒就嗝屁了也是白搭。
大魏一朝的嬰幼兒死亡率,宋時根本不想?細數,哪怕是皇室也就那樣了。
可是,人口就是帝國的未來啊!
不說醫藥研發需要多?少人才了,青黴素就算是神藥也不能?濫用?,且不說副作用?,一旦出現抗體的速度快過研發新抗生素的速度,那才是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