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南闖北,對天氣感知尤為深刻。
鄉試兩日,春寒深重,簡陋的考房裡,哪怕有木炭生火取暖,亦非普通人的身體能輕易熬過去的。
周清現在的樣子,看來是一點事都沒有。
可謂勝在天時了。
三十個舉人名額,總該有周清一席之地。
……
……
鄉試第一場的七篇考題和這次主考官宋河強調的策論才是本次鄉試的重中之重,至於第二場公文寫作,只要能平穩寫出來就成。
宋河在公堂外鎮守,閱卷的事,還是由以陸提學為首的副主考拿主意。
有宋河在,外面的訊息在卷子閱完前,自是傳不進來。
陸提學看著一眾考官、閱卷官,說了幾句嚴厲的話,總之要他們認真審卷,不得馬虎。
而標準,自當以這次主考官宋河定下的基調為準。
說完這些,眾人各去領謄抄好的卷子。
陸提學坐在辦公的書案前,心裡總覺得好似哪裡不對勁。他倒是看到了周清,只是人太多,沒瞧見張家的小子。
不過鄉試這樣的大事,張家小子肯定不會錯過。
他原本是有些擔心張家繼續為難周清,現在看到周清順利來參加鄉試,心裡還是放了心。
周清是他作為一任提學時,親手取中的道試案首,而且明顯是個讀書種子,家境貧寒,令他想起當年的自己。
自有些不同的感情在。
可惜他為官沒有閑暇,否則親手指點周清半年,這一次恩科鄉試,周清未必沒有中舉的機會。
反正少年人出頭過早也不是好事。
這次周清得到磨礪之後,他再將自己的科舉心得相贈,想必對方會用心鑽研,往後鄉試,總能中個舉人。
不枉他一番用心。
過了三日。
周清的卷子才在閱卷官手中審完,因為他們作為老手,從編號就猜到這卷子來自江州的考生,其中有三篇題的答案在這一房尤為出眾,而且大家審卷疲乏,遇到好文章,都會相互傳閱提提神。
其餘四篇考題的閱卷官看了之後,在他們審閱其他考題時,見周清的答題亦是滴水不漏,找不出什麼錯處,自然也順手推舟,將自己所審的答題定為第一。
於是七道考題,周清的卷子稀裡糊塗便得了“實理實事,字字皆經,冠絕一房”的最優評語。
如此卷子,自然要送給副主考陸提學再審閱一番。
陸提學看了卷子之後,卷頭有閱卷官、房官的批紅舉薦,心知此卷肯定是眾閱卷官、房官透過氣的,只要文章水平上等,當為此次鄉試第一個出頭的卷子。
他隨即看了周清的文章。
“好文章。”
七篇考題,其中三篇,縱使陸提學當年科舉時全力發揮,也很難比得上。剩下四篇,論文章縝密,比他二十餘歲時,也不遑多讓。
這樣的文章,拿去取進士都是有一定把握的。
何況這次鄉試春寒深重,許多考生都生出病來,在這樣的環境下,七篇考題,能出三篇佳作,四篇中上,實是難能可貴了。
他看了考卷的編號,心下越發瞭然。
“居然是江州的考生。應該不是張慎,他有這水平,早就中舉了,不必等到這次張家來找我幫忙。看來是外地求學歸來計程車子,否則我應當有所耳聞才是。”他隨即嘆一口氣,若是周清得他教導,三年時間,自當有如此水平。
屆時他有這樣一個年輕有前途的門生,且出身貧寒,沒有背景,將來當可繼承他的衣缽,照拂他的親眷。
“到時候可以勸一勸他,隨我入京。”陸提學心裡做出一個決定。
得良才美質而教之,亦是人生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