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鎮今天逢集,方一梅帶著安然去趕集。她從小生長在城市,不懂為啥這鄉鎮還要分個逢集背集,或許是怕天天逢集耽擱人們幹農活?所以提倡人們幹一天歇一天?
她就鬧了個笑話:大前天是背集,她去集上想割肉買菜,九點過到集上一看,頭一天還熱鬧擁擠的街上空空蕩蕩的,沒有幾個人。她居然還四處打聽賣肉賣菜的人為啥九點過了還不來?
被問的人們詫異地看著她,象看外星人。有人問她:“你不知道今兒是背集麼?”
方一梅當然不知道啊,她反問人家:“啥叫背集啊?”她心裡想這又是啥風俗啊,集就是街,背集就是背街,誰有那能耐把街揹回去呀?
結果那人一上午啥活也沒幹成,就給一梅開講了虎口常識課:關於逢集和背集。
方一梅聽了大發感慨: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啊。
好巧不巧,上課的人竟然是民政所長公孫華的娘——公孫大娘。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鄉里和院裡的人都搖頭嘆息,都說城裡人見多識廣,卻連逢集背集都不知道,城裡人天天閒的d疼,竟然天天趕集,遊手好閒地都不幹活麼?
虎口集市在敬老院西邊,方一梅趕了集往回走,在街外有一家人正在娶媳婦兒,大喇叭裡放著喜慶的歌曲震天響,門前圍了好大一堆人,聽說是有人在打蓮湘討喜錢。方一梅天生喜歡看熱鬧,又沒見識過什麼叫打蓮湘,也便抱起安然擠進了人堆裡。
打蓮湘討喜錢的人是敬老院的張學友,六十多歲,個兒挺高,看長相男女特徵似乎各佔了一半。聽說他母親已經102歲了,他是家中老么,一直單身,忙時幹農活,閒時走四方以打蓮湘要飯為副業,討個老婆是他的終極夢想。前幾年鎮裡敬老院建成,把鎮裡所有的孤寡五保老人都接到院裡集中供養,好多老人不願意來,他是第一批進院的院民。平時四處去拾點破爛,附近村寨紅白喜事他都去趕,到飯口就回院裡,倒也自在逍遙。
他不抽菸不喝酒,拼了命地攢錢,就為了心中討老婆的終極夢想早點兒實現。
打蓮湘是鄂豫皖流傳極廣的漢族傳統民間舞蹈,蓮湘也稱“霸王鞭”。霸王鞭來源於豫南地區的傳說很久以前楚國有位霸王,武藝高超,特別擅長用鞭。所以,老百姓逢年過節,都喜歡模擬霸王舞鞭的英雄形象來展現本人的英武與勇敢。解放前,要飯的在沿街乞討時.手握一根適中的棍子。為了能要到吃的,就向主家討好,使用“蓮花鬧”“快板”等方式,說唱很多奉承的詞語。心情激動時就將手中的竹棍合著吟唱的節奏敲擊地面,乞討者又把棍子向自己的手心、身上輕輕地敲打,以討得主人的高興。這種乞討的方式慢慢流傳起來,演變成後來的“九字鞭”蓮廂又名蓮香、霸王鞭,其動作靈活多變,調子輕鬆明快,唱詞通俗易懂。
張學友手裡拿著一根不長不短的竹棍站在院子當中,正在用“蓮花鬧”“快板”,說唱一些恭維、奉承主人的話。說到精彩處,圍觀的人高聲起鬨,他為了討個大彩,情緒激動起來,就不自覺地把手中的棍子合著唱的節奏在地上敲擊起來,於是配合他的說唱響起了一種自然而協調的打擊樂般的聲音。人們更是情緒熱烈起來,在他們的慫勇下,張學友把竹棍又往自己身上、手上輕輕敲擊,以迎合主人的歡心。喝彩聲一浪高過一浪。主家轉身拿來幾包好煙和一個紅包,口裡鼓動老張拿出絕活。張學友口裡依舊說唱著動聽的蓮花落,就地幾個翻滾,蓮湘、蓮花落隨舞者的翻滾,將唱、打、跳、滾融為一體。但是這種表演集合演、唱、翻滾,表演起來很吃力,張學友畢竟是六十多的人了,他大喘著粗氣,停止了口裡的唱詞。有人驚歎地叫道:“老張的滾龍蓮湘,沒有幾個會的了!”肩三棒、紗扒子、黃龍纏腰、雪花蓋頂、梭步、仙女摘花、鯉魚板子、腰膝蓋花、燕子含泥、鴛鴦踩蓮……
眾人看的眼花繚亂,忘了喝彩。方一梅看著地上翻滾舞動的六十多歲的張學友,心裡忽然很不是滋味。
她衝到院子中間,攔住還要表演下去的老張,輕輕扶起來,憤然說:“這些都是舊社會那一套,張叔,你的尊嚴呢?”
張學友一怔,他沒文化,不懂也沒聽說過什麼叫尊嚴,他只想掙錢,他愛吃肉,他一向表演慣了,他要活下去呀。
張學友顧不得拍去一身的灰塵,走上去接過主家手裡的兩包紅旗渠和那個紅包,他把煙塞進兜裡,迫不及待地撕開了紅包,裡面是兩張拾元的紙幣。他扔了紅包外封,仔細地把錢摺疊好,解開外衣釦子,右手捏著錢微一用力,便塞進了裡面貼肉內衣的左上衣袋裡,又繫好外衣釦子,輕輕拍了拍裝錢的地方,心滿意足地吹了聲口哨,拿著他的竹棍,擠出了人群。
人們還沒看夠兩包香菸、二十元錢買來的滾龍蓮湘表演,有人叫道:“老張,別走哇!”
喜歡虎口鎮的幸福生活請大家收藏:()虎口鎮的幸福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