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而不薦。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玉樞經曰:以誠而入。
參同契曰:孝子用心,感動皇極。上陽子曰:天或雖違,當以財寶精誠求之。
此皆言其誠心用事,而不可稍有詭譎詐偽之心也。夫學者學道,貴乎真心實意,自卑自下,方能感動真師,取信良友,受其益惠。
蓋我有真心,而師友即以真心待之;我有實意,而師友即以實意待之。
此感彼應,一定不易之理。倘不能真心實意,反以詭譎詐偽為事,面是心非,自謂可以瞞哄高明。
殊不知真師明鑑照遠,一見即識真假。欺人實自欺,瞞人實自瞞。不但無益於事,而且反壞於事。
詭詐奚為哉。世間糊塗學人,糊塗出家,糊塗學道。將性命視為平常之物,將學道視為平常之事。
遇真師即問元關,見道朋自誇奧妙。並不知尊師之理,敬友之道。或謊言詭語而侮慢;或假意虛情而妝飾;或巧言令色,徒取人悅;或指東畫西,誘人露話;或斜臥依靠而問難;或一頭一飯而求訣;或對坐高談而辨別;或稍有磨鍊而懷恨;或偶遇苦事而躲避;或看經書而略觀大義,一過即了;或聽師言而不嘗滋味,謹記話頭;或外雖學道,心中又圖謀別事;或既想修行,轉身又纏染俗情。
如此弊病,不一而足。如何感的真師指點,良友扶持?吾勸真心學道者,速將詭詐關口打通,換出個至誠心腸。
從實落處進步,萬不可存絲毫詭譎之心,欺人欺己,誤了前程。蓋誠之一字,能以動天地,通鬼神,感人物。
豈有師友而不能感動者乎?即能感動師友,則大道可冀。否則稍有虛假詭詐之念,則心不誠。
心不誠,方寸中亦生大病,不但不能求真,而且反昧其真。妄想明道,難矣。
《通關文》詭詐關 正在手打中,請稍等片刻,
內容更新後,請重新重新整理頁面,即可獲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