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君子以虛受人。又曰: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道德經曰: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此皆教人屈己尊人,不可有高傲自是之心也。蓋學道者,先要虛心下氣,自卑自小,不滿不盈。
只見己短,不見己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尊師敬友,毫無高傲浮燥之氣,方能感動真師指點,良友勸勉。
大凡真師良友,多不淺露圭角。果是真正有志之士,不恃才,不稱能,如愚如訥,明眼者一見,暗中留心,不肯棄捨。
日久試確,即便提攜。若是自矜自是之輩,縱然聰明過人,學問出眾,置於不問而已。
世間糊塗學人,才入門戶,即想成仙;方見高人,即要口訣。不思大道是何物,修持是何事,褻慢輕視,妄想走路拾寶。
或學些旁門功夫,自負有道。心高氣傲,予聖自雄,人前賣弄。即遇明人,不肯低頭,當面錯過。
或有讀過幾卷儒書,解得幾句文義,又記些丹經子書,執象泥文,自謂大徹大悟,高談闊論,目空四海,再不聆教高明。
冒然下手,混作亂做,非徒無益,而反受害。及弄得大病臨身,方知自錯,無法醫治,後悔不及。
又有一等無知文人,仗自己才學,妄猜私議,似是而非,偶遇緇黃,即以丹經考較,倘不應酬,便謂無道。
即遇真師,亦不誠敬。大模大樣,高坐妄談,略無忌憚。如此之類,懈怠欺心,怎能聞的香風,近的道岸?
無道者,竊陰陽,奪造化,超生死,脫輪迴,為天地所寶,鬼神所秘。
苟非大賢大德,真心實意之士,豈敢輕0[三點水*曳*右上加點],豈容輕聽?
況大道秘旨不在文字,丹經子書乃歷代祖師開明理道,為後人引路,使其擴充識見,就證於師耳。
非是教人執書為道也。在不通學問者,往往只聽梆聲,不辨是非,以盲引盲。
在稍知文義者,每每膠執己見,不肯低頭,將錯就錯。凡此,其病在於氣傲自足,氣傲自足便是無有真心,既無真心學道,誰肯真心指道,豈不枉勞精神,自壞大事耶?
吾勸真心學道者,速將傲氣關口打通,尋訪明師良友,誠敬求教,把一切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等弊掃去,容有些子埋藏於內,作個虛心屈弱小人。
未聞道者,即能聞道;已聞道者,即能成道。蓋以惟小故能大,惟卑故能高,惟屈故能直,惟虛故能實也。
否則,傲氣滿胸,目中無人,妄想明道,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