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中庸曰:素貧賤,行乎貧賤。孟子曰:貧賤不能移。
紫陽翁曰:貧子衣中珠,本自圓明好。不會自尋求,卻數他人寶。此皆教人守死善道,處窮困而不為窮困所移也。
夫修真之道,與世法相反,原欲棄富貴而就貧賤,去奢華而守恬淡。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磨鍊切磋,去假求真。
即刀兵水火,疾病災患,皆所不計,何論窮困?若受不的窮困,遇飢寒而生煩惱,值艱難而起無明,便是飢渴之害為心害。
養其小者為小人,認假棄真,與道相隔,何時能進道岸乎?殊不知性命事大,衣食事小。
重衣食而輕性命,如何修的性命?夫圖衣食者,僅可養皮肉;修性命者,卻能保天真。
天真若失,雖身肥體壯,如豕如牛,外人形而內獸心,即生如死,豈是務道之人?
昔長春真人,龍門七載,磻溪六年,常受飢餓,至死不變。太古真人趙州橋定坐,飢寒不避,生死不顧。
丹陽真人棄鉅富而入鐵查,去飽暖而就貧淡,把茅蓋頂,巖居穴處。以上諸公,受人之所不能受,苦人之所不能苦,皆從窮困中而成大道。
世間糊塗學人,受不的困苦,耐不的飢寒,稍遇艱難,受些淡泊,即便自生煩惱,恨天怨地,邪思亂想,不守本分,設法編轉。
如此行為,窮困且不能受的,如何能在大危大險中過去的?故學人必以受的窮困為要著。
若稍有懼怕厭惡之心,即此一事,便是擋路高山,害道大魔,寸步難移。
吾勸真心學道者,速將窮困關口打通,心如鐵石,意若寒灰,隨緣度日,餓也如此,凍也如此,即凍餓身死,也是如此。
絕不以窮困小事,忘卻性命大事。如此行去,一心一意,真履實踐,以道為己任,未聞道者,終須聞道,已聞道者,終須成道。
祖師暗裡有安排,決不教凍餓壞真正學道人。否則,豐衣足食,自自在在,作事受不的一些苦難,當不的一些貧淡,妄想明道,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