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文教辦的這三個工作人員驚奇了。
他們當然知道隨心和盧玉華的情況,還知道兩人是從小在一起長大的,有時閒聊,還將這事當做認乾親的典範,大都信心滿滿地預計兩家會成兒女親家,自然,這是他們不大瞭解藍萍的情況,兩家搬到塘灣時,藍萍就回縣城開始上初中,他們下意識地忽略了藍萍的存在,只有對陳家瞭解頗深的人才在旁冷眼旁觀,想看看隨心和藍萍、盧玉華、朱靜枝未來的結局。
隨心要是知道別人想法,就清楚,上世是讓人看了笑話了,自己四人是勞燕分飛,但今世,自己四人再包括其他女孩會當作塘灣的傳奇傳說。
隨心向三人問候。
三人的臉『色』比隨心記得的樣子要深一些,就象那句著名臺詞說的,“防冷塗的蠟”,無疑,是他們在家搞“雙搶”讓太陽曬的,這象個標誌,說明他們這段時間是名副其實地奮鬥在“雙搶”第一線。
“小陳,這麼早,來幹什麼呢?”三人中,當會計的吳彥春問道。他三十七、八歲,濃眉大眼,中等身材,是薛叔華提拔上來的幹部,放出去,也能當個公社聯校長。
另兩個為熊可民和謝立成。
熊可民三十來歲,瘦高個,顯得文弱,他分別在縣裡和地區進修了一次,相當於大專畢業生的文化程度,調到文教辦負責秘書工作,管理文案和整理有關資料。
謝立成有四十來歲,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他負責教學指導,經常到全區的各個學校裡抽查聽課,各個學校評不評得上先進,他很有發言權。
隨心笑道“吳會計,我來接曉俐去吃早飯。”
“嗯?”這三人搞不懂了,還有接吃早飯的?他們不知道這十多天的變化,自然搞不懂新情況,只能慢慢了解。
隨心不想同他們多說,道個別,就和兩女出了區文教辦的院子,他們要問什麼,薛叔華自會酌情選擇回答。
三人到街小,見莫燦和盧瓊華坐在一起說笑,是坐等隨心來匯合了。
正房走廊上,熊麗君在做早飯,隨心沒見到秦蘭英,估計也在做早餐。
盧軍和莫世賢兩人在喝茶,由於雙方女兒同拜楊揚為乾媽,兩人關係比以往密切起來。不見盧燦輝,他肯定在睡懶覺,而莫久學此時正在街心賣魚。
熊麗君見大女兒回來,心裡一喜,但嘴裡卻說道“玉華,你也知道回來呀?”
盧玉華太知道媽媽的說話習慣了,才不當真她的話,笑道“媽媽,我天天回來的呀!”
熊麗君見到隨心帶盧玉華回來,心裡已很滿意,不管怎麼說,玉華都是楊揚最早的乾女兒,隨心就應該和她多親近點。她這是不自知,實際上,在她的潛意識裡,她已經在下意識地為自己女兒爭寵了!
這一點,她其實大可放心,隨心對自己的姑娘都寵著,雖說對藍萍會多一點點,這是沒辦法的事。
隨心走到盧軍身邊,蹲下說道“爸爸,你身上帶沒帶‘化肥票’,我要一些。”
盧軍還沒開口,莫世賢就說“你爸爸沒有?”
隨心“嘿嘿”一笑,說道“他的,還不是盧爸爸給的,我還不如直接找盧爸爸要!”
大家笑起來,確實是這個理。
農村的生產資料由供銷系統統一調撥,國家將按計劃生產的各類化肥噸數分配給各地市縣,這“化肥票”是縣供銷社按分來的噸數製作的,以“斤”為單位,由縣農業局按田地面積分配給各區各公社,農田施化肥,有關部門是按每畝施肥的上限計算的,實際上,供給的化肥比較多,於是,這中間多少要被一些幹部截流一些“化肥票”,這是公開的秘密,是多年的“潛規則”,只不過以前截流的“化肥票”給的是蹲點的生產隊,現在是要給具體的各家各戶。
以後,化肥廠會多生產一些化肥,作為議價供應,另外,隨著電費的提價,化肥是會漲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