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本官乃是儒學博士,你一個治水官竟敢口出狂言!按照聖人禮法,你都不配和本官同坐一席!”
很明顯盧倫覺得高人一等,趙長青也不明白這人怎麼這麼狂,既沒有真才實學,只會挑毛病。
拿不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只會耍嘴皮子,空談仁義禮法教化。
“將犯人帶下去。”
趙高指揮人將兩名囚犯帶走,不能讓囚犯看熱鬧,也算為二人爭端提供個臺階。
“聖人禮法你也配?”趙長青冷眼嘲笑,不過現在他也懶得跟盧倫對峙儒家經典,暴露太多法家在打壓他可就得不償失了。
“本官如何不懂?”
“你懂個屁,假公知。”趙長青滿臉不屑繼續嘲諷,雖然聽不懂但他輕蔑的態度惹火了盧倫。
趙高常伴嬴政身邊,秦統一後用什麼思想對國家進行統治,也十分難以選擇,因為嬴政已經認識到了法家的缺陷卻無法立刻解決。
在這歷史的大轉折時期,嬴政也試圖建構起與統一大帝國相適應的思想體系,希望趙長青能給這個程序加加速。
不過為了穩定形勢,使國家機器運轉,秦始皇將主要的精力投注到了官僚機構的建設上面。
在利用法家學說建立專制統治的時候,在統治思想中也吸收了儒、墨、陰陽諸家的思想因素。
但趙高甚至覺得嬴政也沒有認真思考過這一重大問題,因而秦的前期,在施政定製上仍然基本以法家思想為依據。
不過也兼採了陰陽家等的思想。秦設博士官,包括儒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均可立為博士,這表明秦始皇雖然不一定重視儒家學說,但至少開始時並不排斥儒家。
所以一個儒學博士級別真的不入流,而趙長青是少數有實權的文官。除非盧倫是叔孫通那樣有真才實學的大儒,否則根本不能相比。
博士有很多,趙長青的才能也可以做個墨學博士,農學博士,兵家博士。
跟他比,十個盧倫也不夠格。。
盧倫背後是太子,現在飛上枝頭變鳳凰了,瞬間感覺地位高人一等。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盧大人智否?”趙長青嘲諷道。
他可不在乎惹出什麼麻煩,反正太好的名聲反而引起別人忌憚,搞臭自己的名聲也是個技術活。
只需要表現自己只是態度有問題,能力沒有問題就行。
眾人都有各自的目的,趙高主要想要拉攏李由,增強法家的凝聚力。順便看趙長青究竟是站在儒家還是法家旁邊。
李由主要是想看父親口中的天縱之資是何模樣,什麼法儒之爭他左右不了。
盧倫被氣的不輕,顯然對聖人言也不精通,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斷案結束,趙高離去並未與趙長青接觸,李由十分客氣有點敬而遠之的意思。
反而是其他法家官員對趙長青很熱情,法家需要新鮮的血液注入,人才也是青黃不接,面臨國泰民安的政局,他們必須維持自己的地位。
時刻防範儒家上位取而代之,因為國泰民安實在需要儒家安撫民心緩和社會矛盾。
趙長青出門,感覺趙高氣場很足,一雙眼睛像瞄準獵物的獵鷹,犀利狠辣充滿危險。
他是個人物!
感覺在史書裡形象被醜化了。
沒人見過真實的歷史,史書也未必真實。
趙長青緩過心神,回了正在建設的商業街,形形色色的店鋪全都是他的產業。
湯三爺跟尚食居掌櫃完全成了趙長青的手下,正跟趙長青邊吃邊彙報工作。
趙長青要了西安美食第一頂流,羊肉泡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