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縱橫家,興風作浪,搖鼓唇舌,是帝國禍亂的始作俑者。在漢武帝眼中,一切有可能威脅到帝國統治的不安定因素,都需要掐死在搖籃裡。
現在的始皇帝嬴政也在考慮打壓類似的言論傳播,大秦的發展要進入第二階段了。
他不光要開國,還要為後世定下基調。
漢朝的統治階段,道家思學並沒有被禁止,法家思想則被漢武帝拿來大用特用。既然道家、法家、墨家幾個重要思想並沒有銷聲匿跡,那麼,又何談“罷黜”?
“獨尊儒術”也有其道理。
“儒家是維護君主制度的。當然,法家也維護,但辦法卻不怎麼光明正大。法家的手段,為勢之絕對權威、術之陰謀詭計、法之嚴刑峻法。法家就像一輛奔騰的烈馬,如果拉不住那就會脫韁傷人。”
“倒是儒家提倡有人情味。儒家的道為王道,政為仁政,製為禮制,治為德治。如此這般,人民容易接受,士人也能接受。將儒學抬上國家政治層面之後,三綱五常也就確立了,國家的核心價值觀便由此確立。”
趙長青一股腦說了一大堆,嬴政還得消化消化。
“國家壟斷仕途嗎?”嬴政想通了。
“辭退研習諸子百家的博士,在皇帝的顧問團裡,只保留五經博士,這樣就會讓更多的人眼紅。然後為博士招募弟子,開枝散葉傳播思想和文化。最後,設立國家學院,公開考核儒家子弟。”
趙長青說了一套非常有效的政策,並經過歲月檢驗。
研習儒學的子弟有著根深蒂固的“忠君愛國”思想,由他們來做帝國的官員,不僅兢兢業業,而且危險最小。
嬴政悟了,這是一種看不見的契約。
我將官職交給你,而你則保證不會動用學識和資源來針對我。
趙長青多想給嬴政劇透未來的走向,儒家做到了安邦定國的作用。
在後來的時光裡,士人參與的造反,屈指可數。
赤眉、黃巾、白蓮教、太平天國,靠的可不是儒家思想,那是用宗教。
單是先秦時期的文化,承蒙了古代先哲們的努力,古中國的歷朝歷代不用拿宗教作為國家的統一思想。
在統治者眼裡,法家是剛硬的統治手段,儒家用於承平盛世,道家黃老思想則慣於在戰亂之後拿來休養生息。
幾種政治思維,不是簡單的大開大合生搬硬套。而是有張有合互補短缺,張弛有度。
一向被後來的統治者雜用。所以古中國幾乎不需要任何外來思想,便能四平八穩的治理國家。
像什麼現代國家玩的那些髒戰術,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被玩膩了。
趙長青一想這些,感覺肩上的擔子重了許多,要培養出活學活用先賢思想們的學生,這不是個輕省活。
“你何時去封地,我好提前為你動用關係,也能幫你一點。”嬴政就怕他突然跑了。
畢竟這逆子可是個反骨仔……
喜歡大秦:開局忽悠嬴政造反請大家收藏:()大秦:開局忽悠嬴政造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