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公關對企業特別是食品企業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我們以金陵冠生園為例。
這是一個有著幾十年歷史,地道的老字號,留給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回憶,即使在競爭激烈的月餅市場上,都有著很大知名度的品牌,竟然在一夜之間倒閉了。
至於原因很簡單,食品安全。
在2000年的時候,冠生園兩千五百萬元的銷售額中,有四分之三是走出金陵面向全國的,可以說,冠生園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全國性品牌。
此外,冠生園為了實現可持續的長期發展,一方面大力拓寬營銷渠道,甚至在韓國、日本也有一定口碑。
另一方面,冠生園將利潤中的絕大部分投入到擴大再生產中,試圖在月餅市場更有作為。
可就在這個時候,央視的報導給這個雄心勃勃的企業致命一擊。
在節目上,全國的觀眾看到,冠生園賣不出去的月餅拉回廠裡,刮皮去餡、攪拌、炒制入庫冷藏,來年重新出庫解凍攪拌,再送上月餅生產線。
看到節目的觀眾痛恨不已,對於冠生園這個品牌產生了巨大懷疑,一時間冠生園的產品在超市下架,供應商要求退貨。
和幾年前的三株口服液,後世的某鹿一樣,冠生園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其一舉一動,都決定了品牌的生死。
是低頭認錯,還是死不認賬,冠生園選擇了後者。
在報道出來半個月後,冠生園才予以回應,說:
公司絕沒有使用發黴原料或者過期餡料,央視的報導是編造的,這完全由於一些離職員工以及個別記者的不懷好意。
同時還譴責將其曝光的央視,對其保留法律追究權利,還指責記者的報道方法、方式、預設目標立場、報道的時間選擇明顯惡意。
公司老總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更是直接說,“用陳餡做月餅是普遍現象,甚至對一些廠家指名道姓,還說”
不光推卸自身的責任和央視硬懟,還把一大批同行拉下了水,以至於當時的月餅市場人人避之不及,銷售額幾乎減少了一半這無疑引起了同行的憤慨。
更過分的是,對於消費者,冠生園擺足了老大的派頭,不僅沒有道歉,還說,“餡料的保質期國家沒有要求,京冠生園沒有違規,甚至表示生產日期只是看看而已。”
這無疑激怒了消費者。
正所謂,自做孽,不可活。
在消費者用腳投票,同行咬牙切齒對其落井下石之後,冠生園走上了沒落,僅僅幾個月后冠生園食品公司就以經營不善、長期虧本等理由申請宣告破產。
冠生園,一個88年之久的老字號品牌,面對危機不好好反省,反而以拙劣的招數實現了“自殺”,這說明從計劃時代走過來的企業,猶如“長於深宮之中,養於婦人之手!”沒有一點憂患意識。
在企業平安無事時,就皆大歡喜,居安思安,哪裡管得上媒體公關,一旦遭遇危機,胡亂出招,亂打一氣,最終砸了自家的牌子。
相比之下,國外大企業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處理起來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