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早就在籌劃錄影帶向dvd轉型的事情了。
如果說,瑞德·黑斯廷斯和馬克·倫道夫僅僅賣dvd的話,那麼他們兩人最多也就是一家dvd商店的店主,成不了大氣。
在網路公司的經歷給了兩人新的機遇。
據說,在馬克·倫道夫一籌莫展的時候,瑞德·黑斯廷斯咬咬牙說道,“既然要幹就幹大的,我們把百視達幹翻吧。”
馬克·倫道夫聽了直接懵圈。
百視達可不是什麼小店,1985年成立的他,是90年代租碟行業當之無愧的王者。
巔峰時期,不光在全球擁有8萬多家實體店,還背靠好萊塢七大之一的派拉蒙,是當之無愧的巨無霸。
百視達的成功,源於當時人們觀看電影的渠道有限,無論影院還是電視,並不能滿足大眾的日常需求,而錄影帶賣的又貴。
為了省錢,大家只能去錄影帶店租賃。
只不過百視達至成立之日起,就有一塊頑疾,那就是“超期滯納金制度”。
顧客稍有不慎,租的影碟沒有在規定時間內退還,就會出現高昂的滯納金,有時候甚至能買下好幾盤影碟的了,實在划不來。
對於這塊頑疾,百視達也很清楚,只是如果滯納金的利潤高達公司總收益的16時,誰又會輕言放棄這塊大蛋糕呢?
長此以往,顧客被搞得怨聲載道,但百視達在業內的地位基本相當於壟斷,顧客也就只能被迫挨宰了。
瑞德·黑斯廷斯這是這一制度的受害者。
據說有一次,瑞德·黑斯廷斯租了一盤《阿波羅13號》的影帶,看完之後忘了還,等到急匆匆趕去退租時,收到了一張40美元的罰單。
對此瑞德·黑斯廷斯很生氣,雖然不是交不起這錢,但看個片也不至於這麼憋屈吧。
於是瑞德·黑斯廷斯跟馬克·倫道夫商量,“咱們在網上租賃,並且瞄準滯納金這個大窟窿下手,絕對能把百視達弄得欲仙欲死。
於是1997年的某一天,在加利福尼亞斯科茨谷一家酒店的小會議室裡,新公司正式成立。
起初,馬克·倫道夫想把公司命名為“kibbe”,這是一種在美國有著超高人氣的狗糧的名字。
但員工紛紛表示,腦洞過於逗比,拒絕了這一提案。
最後經過層層篩選,fix這個名字映入眼簾。
投票全過,就它了。
自此,網飛傳奇拉開帷幕。
1998年4月14日,fix平臺正式上線。
網飛推出的租碟方式,是“無到期日、無逾期費、無郵遞費”的三無會員制。
也就是說,只要你充錢成為我們的會員,登入網站選擇想看的電影,我們就第一時間給你郵過去。
不需要門店,只需要在家動動滑鼠,就能享受光影藝術的美好。
當然,看完要記得去郵局把碟片郵回來。
藉著網際網路風潮,網飛的模式著實吸引了不少電影發燒友。
而一次機緣巧合,更是讓網飛第一次成為公眾話題。
時任美國總統的拉鍊頓,出軌了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
本來八杆子打不著的八卦新聞,卻讓馬克·倫道夫捕捉到了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