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演員票房分紅的做法,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還不怎麼流行,演員,即使是當紅大明星,超a演員。
除了特殊情況,一般還是以拿片酬為主。
華人中的程龍、三毛、發哥以及好萊塢的大嘴、阿湯哥莫不如是。
也就是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大導演有拿分成的待遇。
不過到了21世紀。
資本的活躍以及經紀人公司的興起,讓演員片酬飆升。
二千萬美元俱樂部的明星越來越多不說,續集電影的大熱,更讓主演有了獅子大開口的本錢。
面對動輒二千萬、三千萬甚至四千萬、五千萬美元的片酬要求。
投資方很是頭疼。
答應的話,主演片酬太高,僅僅他一個人拿的錢,就已經超過製作成本對於片酬劃分的紅線。
再加上配角、龍套等等的片酬,已經影響電影質量,很容易導致票房崩盤。
不答應的這樣的無理要求,普通電影還好,換人的影響不大,
大熱電影的續集可就不行了,有了觀眾先入為主的情況,貿然換人很可能導致票房失敗。
至於有人說,增加電影的投資就是,從一個億投資提高到兩個億不就行了。
既能滿足明星的條件也不影響影片質量。
但考慮到票房市行情,這種做法根本行不通。
每年大爆電影就那幾部,票房過億的都很少。
以至於投資上億美元的電影成功的比例不到五成,投資兩億的話,虧錢的成功率會直接飆升到九成,很容易讓人血本無歸。
最後,投資人只能退而求其次,讓明星以薪入股,換取電影票房分成甚至全渠道分成。
這樣做的好處是,明星也承擔了電影失敗的風險,不在像以前那樣拍完電影,拿到片酬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最多宣傳的時候過來幾次。
為了自己的利益,明星會全心意投入到拍攝中,對電影更加上心。
壞處就是,電影一旦大爆,明星可以拿比片酬更多的金錢。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世界大戰》中的阿湯哥,加勒比海盜中的傑克船長,復仇者聯盟中的鋼鐵俠就是因為就票房分成,一部電影可以賺取上億美元。
也就是因為他們拿的實在太多。
迪士尼被迫在復仇者3中,讓鋼鐵俠領了盒飯,加勒比海盜續集製作一拖再拖。
“你覺得我們拿多少票房分成比較合適?”德魯問道。
作為花朵影業老闆的她,也想拿分成。
“不可能太多,畢竟你們是三個人,一人一個點就是3個點了。”